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对高云峰教授所著《游戏的智慧与启迪》一书的序言

已有 6742 次阅读 2010-12-25 16:3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育, 游戏, 兴趣, 爱好

对高云峰教授所著《游戏的智慧与启迪》一书的序言

 

目下,从国家、学校到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的确,教育好下一代,是关乎我们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的大事。

教育,不能只是把已有的知识,整理好,按照一定的顺序灌输给孩子们。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孩子们有时会把学习知识当作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逃学的副作用。可见,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引起孩子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在年轻人的这些心理力量的觉醒和强化之中,我看到了学校被赋予的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快乐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即知识和艺术家般的技艺。”

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的这本书,《游戏的智慧与启迪》,就是一本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增长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探求精神的好书。

和高云峰教授可以说是忘年交。我是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员,他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教授。多年来在学术会议上、特别是在多次组织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活动中,我们变得非常熟悉。

我在他身上发现许多优点,他反应灵敏,思路宽,又比较细心。特别难能的是,他对教学工作的兢兢业业和热忱投入。因之,他很善于把一个比较抽象而深奥的原理,用形象而浅易的语言加以说明。在这本书上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长。

说到“游戏”这个词,在中文里面的含义远没有在英文里面play的含义那样丰富和广泛。中文里面说到游戏,大多指的是游乐嬉戏和娱乐。而在英文里面,play除了有中文里游戏的意思外,还有竞赛、表演、演奏、发挥作用和动手等等的意思。作者这里所说的游戏,是借用英语中的含义。

高云峰教授在书中所精心列举的三十多个节目,并不是单纯让大家快乐而已。它们既是游戏,又是挑战,还是竞赛、动脑和动手制作。有的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匪夷所思的结果,例如,从散落的大头针怎样和圆周率π挂上钩;有的挑战你的侦探本领,例如,把一段铜棒藏在泡沫塑料中,要你不破坏泡沫塑料就能够指出铜棒的准确位置和方位;还有的考验你的智巧,例如,给你一个普通的弹簧秤,要你称量大象的体重,还例如,把一个气球放入另一个气球内,要你把内部的气球刺破,而外面的气球却完好无损。等等。所以在阅读本书时,不仅会兴趣盎然,还需要动脑筋贡献智慧,一些游戏会让你回味无穷。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节目,都是作者实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课外活动或竞赛后的总结,有的还被中央电视台拍成影视节目实际放映过。它们都是经过实际考验,颇受中、小学的学生老师欢迎和肯定。举一位参加过这种活动的温州市实验中学高二(4)班杨坤同学的体会,他说:

那些次尝试实验的失败,那些个手足无措的时光,虽然夹杂着期中考试的紧张,但是快乐和自豪依在。人生有此经历,也是我的一大乐事啊。忙里求闲的打闹声依旧绕耳,试验成功的欢呼声依旧停留,还有太多,太多,使我无从下笔。

欢乐是心上的,知识是脑中的。

清华大学的教授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记忆,那是一名智者的形象,他的深厚学识令我们惊叹。

这位同学对作者的赞赏,预示着本书的成功。

在读本书时,你会发现,作者是从日常最普通的现象和经验出发,经过与读者共同思考提出问题,把它提升到现代科学的知识水准上,并且还给读者留下一连串的疑问和悬念,以便把他们引向需要更深入学习的领域,最后让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此,这本书,不仅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即使对大学生和成人来说,阅读后也会有许多联想和收获。我想,对于家长、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因为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这一深刻教育思想,在这本书中是怎样具体贯彻和体现的。

                    

 

 

 

 

 

 

 

 

 

 

 

 

 

 

 

北京大学退休教授   武际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397354.html

上一篇:重要的科学发现经常是从试凑开始的
下一篇:我们应当怎样向外国学习
收藏 IP: .*| 热度|

5 刘进平 吉宗祥 杨正瓴 高峡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