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周培源先生的眼光 精选

已有 14862 次阅读 2023-11-16 09:2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周培源先生的眼光

进入科学领域,对于一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能够及时给出准确的判断,对于一位研究人员的功底和前景能够给出合理的评价。这就是科学家的眼光。

当熊庆来教授看到华罗庚在上海1930年《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欣赏华罗庚的才华,认识到,他是一位大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便邀请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给以培养和指导华罗庚后来成长为中国一代数学宗师,这就是眼光。这就是流传很久的“熊庆来慧眼识英雄”的佳话。

当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他关于狭义相对论论文后,不少人还不能接受这种新观点时,普朗克却评论说:“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后来相对论对物理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就是眼光。

世界上科学界的大师们,在判断研究选题、培养学生等方面,都有着超常的眼光。本文这里介绍周培源先生有关的几件事。

周培源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学位,在美国一共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并且还是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实在是一般人难能的。周培源的女儿曾经问他:何以能3年半连拿三个学位?周培源回答:“勤奋。别人夏天都休息时,我到处去选课,所以很快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

192810,在周培源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那时他才26岁。为了开阔眼界,他决定去做短期的学术访问。去哪里?当时已经出大名的年令大的物理学家不少。他却选择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活跃在第一线的年轻学者。他首先去访问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教授那里做博士后研究量子力学,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年龄只比周培源大一岁,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奖金。半年后因海森堡教授去美国讲学,他又应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 1900—1958)教授之邀,到瑞士跟随泡利教授继续从事量子力学研究。泡利的年龄比周培源大两岁,由于他发现的不相容原理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奖金。在他访问海森堡与泡利时,这两位物理学家虽然崭露头角,但还不是世界知名的人物,后来由于获得诺奖,才驰名世界。可见周培源学术眼光的敏锐。他能够在一开始,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两位物理学家工作的重要性。

周培源不仅在自己学术访问认真挑选对象,就是他帮助它的学生选择导师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38年,周培源的研究生彭桓武考取了“庚子赔款”赴英留学,原来打算进剑桥,当时因为剑桥已有好几位中国学生,周培源的建议他不去剑桥大学转投当代理论物理学大师马克斯·玻恩门下,成为马克斯·玻恩的第一个中国弟子。马克斯·玻恩是德国人,1933年纳粹上台后被迫移居英国;1936年被纳粹剥夺德国国籍;1939年加入英国国籍;同年前往爱丁堡大学任教直到1953年退休;1954年因在量子力学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9年,周培源的两位学生林家翘、钱伟长和他的助教郭永怀三人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赴英留学。正好也是1939年9月3日,英国正式对德宣战,于是三位年轻人去英国留学就遇到重重困难只好返回昆明。在周培源的帮助下,联系同样属于英联邦的加拿大,到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师从辛格教授(Prof.J.L.Syege),林家翘、郭永怀在那里拿到硕士后由周培源帮忙联系的加州理工大学的冯卡门教授攻读博士。钱伟长则在辛格那里拿到了博士学位。对于这段过程,在纪念周培源先生九十寿辰的文集《科学巨匠 师表流芳》里,林家翘和钱伟长都有叙述。

他们是这样说的:

林家翘:“在我从师周培源先生研究湍流理论的时候,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那时已考取留英公费生。委员会按照周先生的意思,要把我送到英国剑桥大学从师GI泰勒教授做研究生。周先生领导我做的工作就是泰勒的”湍流的统计理论“,所以我也被接受了。周先生又把我的工作寄给泰勒教授,并告诉他那时候因为战事关系,国内大学的图书缺乏资料,结果泰勒回信说,愿意把自己的那一份《英国皇家学会学报》赠给西南联大。

后来因为局势关系——英国对德宣战,我终于没有去英国剑桥,而是先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再从那里转到加州理工学院师从T.冯卡门做研究生,这也是周先生精心安排的。”

钱伟长:“1939年,我和林家翘、郭永怀三个西南联大物理学的研究生、助教以同等成绩破格同榜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生力学专业(原定只录取一名),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展开,改派到英属加拿大留学。我们三人是周培源教授推荐给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辛教授(Prof.J.L.Syege)攻读有关力学方面的应用数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因而使我们走上了从事应用数学和力学的研究的道路。”

从上面几件事,我们可以体味到,周培源自己和安排学生学习,都是瞄准当时世界顶尖的学者。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都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快速触摸到学科的生长点,只有向活跃在科学创新第一线的学者学习和交流才能够较快地进入有关领域。

就力学学科来讲,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为杰出的学者,大概应当数英国的G.I.泰勒和加入美国国籍的冯·卡门了。周培源先生先安排学生林家翘师从泰勒,不成再安排到冯·卡门那里去。后来钱伟长与郭永怀也相继在冯·卡门那里深造。

值得关注的是周培源在选择师从和交流对象并不是慕名而去,而是选择那些在科学上最活跃的学者在当时并不一定是最出名的。

周培源的这些表现体现在他后来的教育思想上。他说:我认为, 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 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古今中外, 绝无例外。”他还说:“一所好大学, 必须有严选良师的办法和传统, 必须有选拔人才的条件。否则, 人才就会在死水一潭中被埋没。而有些不称之才, 又会占据他们不应占据的位置。一所大学的人才, 只有不断地严选和淘汰, 才能在学术上打破保守, 生气勃勃, 不断前进。”在选择良师上,周培源的主张和锐利的眼光,是人所称道的。

也正是由于周培源的锐利的眼光严选良师和精心的培养,经他教过的学生如王竹溪、胡宁、彭桓武、林家翘、钱伟长等,在所从事的学科上,个个都成长为大师级的人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409814.html

上一篇:《结构——人类文明的脊梁》
下一篇:关于力学学科的定义
收藏 IP: 111.192.242.*| 热度|

39 郑永军 史晓雷 张学文 檀成龙 崔锦华 王涛 李升伟 张晓良 晏成和 周钰 贾川 边无央 宁笔 尤明庆 周忠浩 王启云 吴斌 夏向阳 葛素红 周健 杨正瓴 汪运山 褚海亮 郑强 许培扬 冯圣中 康建 朱林 孙颉 王成玉 葛及 陈耀 汪凯 郭桅 高峡 李沣 段德龙 guest59539633 guest62906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