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均录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乔均录

博文

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

已有 4927 次阅读 2008-3-22 20:42 |个人分类:工作感悟

 

        油品(以汽油为例)调合是指炼油厂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的多种汽油组分,按适当的配方(或比例)混合,调配出所有指标都合乎要求的产品汽油,其中一个最重要指标是指辛烷值(RON)。由于汽油调合过程机理非常复杂,各组分之间存在调和效应,因而难以建立精确的调合模型,使得对最终调合产品的辛烷值预测或计算变得十分困难。

        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的迅速发展,根据现代控制理论开发的先进控制软件,已在各行各业尤其石化领域成功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控制适应能力,克服由于系统本身的时变性、非线性、不稳定性、外部扰动的随机性及不可检测等带来的困难。另外,近年来与先进控制技术相配套的在线分析仪表也得到迅猛发展。七十年代以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技术在分析机理、仪器制造及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步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国外许多石油化工企业都已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及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于油品自动调合。但由于不同炼油企业的组分油成分各不相同,技术移植性差,况且引进成本十分昂贵,售后服务也没有保障,因而我国炼油行业多年来一直采用人工调合方法。与自动调合方式相比,人工调合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过剩、一次调成率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001年8月在中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自动化所向大庆石化分公司提出了实施“油品在线优化调合技术”(下称“大庆项目”)的方案并进行了初步沟通。2002年5月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筹备期间,积极组织自动化所与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完善了项目实施方案。2003年6月自动化所牵头与大庆石化分公司正式签订项目一期合同。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006年2月自动化所与大庆石化分公司签订项目二期合同。2007年8月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企业每年将增加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据了解,全国现有中等规模炼油厂50多家,若全部实施油品调合技术,仅汽油生产一项每年将为国家产生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总结剖析“大庆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分析高科技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科研院所与产业部门的沟通衔接机制,进而剖析当前情况下如何建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具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大庆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说明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必将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回顾项目的实施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产业部门实际的技术需求是高新技术得到应用的基本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日益“挑剔”用户的需求,其中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往往成为用户最主要考虑的指标。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就必须实施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石油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又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油品的生产与储备。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石油能源有巨大的需求,但我们的石油资源却十分匮乏,并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如何改善油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我国石化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据了解,我国石化企业每年投入巨资用于新产品开发,广泛应用新技术,业已取得明显效益。石油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产业部门领导是否有魄力将直接影响新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急需高新技术项目,科研院所的技术水平也能满足要求,但企业领导却迟迟下不了决心,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弃。科研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经仔细了解,我们找到了答案。实事求是地分析,科研单位提供的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只是部分单元技术或“实验室产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往往很难进行决策。我们曾与某国有大型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过“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说,希望我们科研人员能理解企业决策者的矛盾心情。当前市场竞争很激烈,企业领导压力很大。一方面,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迫切需要新技术。但另一方面,苦于对新技术“没把握”,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因此发生“事故”,肯定要丢“乌纱帽”,得不偿失。无奈之下,只求以“稳”维持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庆项目”的成功实施,首先得益于中石油各级领导的胆识与魄力,尤其选择在大庆石化分公司试点,是因为大庆分公司的领导更具有开拓意识,敢于冒风险,鼓励科技创新,因而项目从开始立项就得到了中石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顺利实施。

        院地合作的“平台”为实施“大庆项目”提供了机会

      “大庆项目”的及时启动与中科院长期以来坚持院地合作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当前中科院与地方签署院、省(市)科技合作协议就是为各研究所搭建交流“平台”。研究所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尤其大型国有企业的交流中,“平台”作用非常重要。“平台”可大大缩短项目的前期交流时间,节省交流成本。“大庆项目”启动时,恰遇中科院与中石油举行“天然气化工中试基地”揭牌会议,中科院有关领导在出席会议过程中向中石油高层领导介绍了项目的情况,并立即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响应。在项目的交流、论证及实施过程中,中科院有关部门也多次与中石油高层领导沟通,保证了项目的按时签约与实施。

        科技人员要懂得“感情交流”

        研究所在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研究所领导及管理部门的作用很重要,尤其在项目沟通交流的前期阶段作用更明显。企业与研究所谈项目合作时,很希望能与研究所领导交流,尤其提出要先与所领导接触。我们不能回避社会上所谓“对等”现象,所领导重视了并与他们寒暄、交流甚至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家觉得就有面子了。况且项目合作也是法人间的行为,首先应在双方领导层进行沟通探讨;另一方面,对方也想了解一下研究所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冲在第一线人员的谈判技巧、知识能力、社会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形,在项目技术方面的谈判还未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时,项目合作“意向”已在双方的“感情交流”过程中谈妥了。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一般项目的研发上,各科研单位的技术实力相差无几,关键在于谁能在沟通等方面取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人员尤其是所领导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不但要精通业务专长,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除技术外的其他社会知识。在“大庆项目”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项目组人员与中石油的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关系十分融洽,所领导与管理部门的同志多次赴企业与技术人员、工艺专家座谈、交流,大家交朋友,促膝谈心,俨然是多年的老朋友。在和睦的合作气氛中,项目组的全体成员赢得了企业上上下下的信任,也赢得了项目的外围环境,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换位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科研人员在与企业进行项目交流洽谈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企业领导人的复杂心情。一般来说,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既稳妥可行,又确实能为企业解决问题。所以在与企业进行项目交流之初,对方往往会要求技术方提供该技术已成功应用的案例,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实地考察。企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流水过程,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不能带来半点闪失,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技术必须切实可行。我们不能只凭在实验室“走通”的技术路线就认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没有问题。任何新技术都是需要从实验室起经过一个漫长的“中试”过程逐步走向市场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在实验室被证明行得通的技术方案,在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后,而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科研人员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战略上要藐视她,但在战术上却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稳妥的制定实施技术方案。截止到目前,由于油品调合技术在国内尚没有一套自主研发成功的案例,我们也没有“业绩”证明新技术一定可行,该项目的启动“遭遇”了许多困难。据了解,石化系统某炼油厂曾花费几千万元整套引进国外类似技术项目,因种种原因导致设备至今无法使用。石化系统因此搁置了该技术的开发应用,并多次否定内部有关部门提出的该类项目建议计划,这也客观上导致油品调合技术至今仍沿用手工作业的原因。“大庆项目”实施伊始,我们曾考虑设计总投资为几千万元的“一步到位”方案,但立即被企业予以否定。经研究分析,认为我们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况且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在此情况下,企业不会贸然投巨资进行“试点”。后来经与企业多次沟通并最终确定了“两步走”实施方案,即第一期以科研项目形式立项,投入少量经费进行中试,在取得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再实施第二步。“大庆项目”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换位思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赢得企业的信赖。

        解决关键问题—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

        科研单位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度地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熟悉工艺流程,找出问题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大庆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难度很大,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科研人员并不十分熟悉工艺流程,甚至不了解行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行业的运作体制也很陌生。但困难并没使科研人员退步,反而激发了大家要为传统产业升级作贡献的斗志。项目组技术负责人率先垂范,带领项目组全体科技人员连续几个月吃住在企业,与企业的工人师傅融洽相处,熟悉了企业文化,了解了生产流程与工艺,与企业融为了一体,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几个月下来,最初对工艺流程不甚了解的科技人员被企业誉为了“行家”。最终,项目组技术方案现场实验的结果,证明完全符合项目技术要求,也大大出乎企业的意料,并纷纷赞许中科院的国家队水平。

        跨所合作、联合攻关—发挥中科院综合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尤其急需能解决行业企业的共性与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服务。但由于我们的研究所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单一学科设立的,自身很难单独完成企业复杂又对系统集成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再加上缺乏跨单位合作的机制,因而就出现了科研单位拥有许多单元技术或项目,对企业综合技术需求无能为力的局面。“大庆项目”就是典型的对石油化工工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都有较高要求的共性与关键技术。按传统运作模式,任何只拥有单一技术的科研单位都很难单独完成这样的项目。2002年5月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筹备期间,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组织自动化所与有关研究所的专家多次沟通交流,联合攻关,完善实施方案,并最终顺利完成项目。由此可见,建立并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作用,重点解决行业企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服务,必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62-19102.html

上一篇:将“产学研”合作进行到底—首钢篇
下一篇:两年前我里外不是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