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抗战洋娃娃传奇——嘟嘟姑的故事 精选

已有 15557 次阅读 2015-9-7 07: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传奇, 抗战

  昨天,我被朋友圈里的一条微博所打动,那是转传的江西卫视的节目“传奇故事:飞虎队员眼中的中国”(也叫“照片奇缘”)。节目的主人公是我一位林姓朋友的表姑“嘟嘟姑”和美国飞虎队士兵拉森。这段故事令人唏嘘,也令人感动。难得的是,故事的男主人公携带了跨越70年的照片以92岁的高龄飞洋过海来参加了北京刚过去的阅兵观礼。我的朋友更是早在6月份就将这段奇缘在新浪写成一篇博文。

   我忍不住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这里重写,我就和我的朋友一起叫故事的女主人公嘟嘟姑。我们先看一张照片:

(拉森与飞虎战机)

   由约翰·弗里曼拍摄的照片中站在飞虎战机边上帅气威武的小伙子就是我们的男主人公艾伦.拉森。1943年,拉森先生是一位18岁的大学生,他应征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经过在美国本土数月的军训后,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供中美两国空军打击日本陆军和海军。随后他所在的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于1944年9月编入由陈纳德将军组建和领导的支援中国抗日的飞虎队——美军第14航空队。酷爱摄影的他有空就利用他的两部柯达相机(Kodak Bantam 828和35mm相机)和他父母从美国寄来的柯达彩色胶片(Kodachrome)拍下了许多中国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

  支援我们抗战的有外国朋友更有我们的侨胞。在拉森抵达中国之前的1939年,因国内急需会英语的护士,有一位在香港玛丽医院做护士的漂亮姑娘,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号召支援抗战,她的哥哥于中央航空学校(笕桥空军学校)刚毕业三个月就随高志航的四大队走上了淞沪战役的前线,她则从香港去重庆,到一家医院工作。她就是我朋友的十姑婆林德君女士。 在重庆,林德君认识了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考取官费留美的熊鸾翥。因国家需要,熊鸾翥到德国学习弹道学,成为中国第一位兵工弹道专家。1938年抗战爆发熊鸾翥从德国回到重庆,在重庆的50兵工厂工作,与林德君结婚。我们故事的女主人公嘟嘟姑就是林德君和熊鸾翥的爱情结晶。孩子生下不久就能噘着小嘴发出嘟嘟的声音,因此給她起了个小名嘟嘟。1940年,50兵工厂厂长奉调到美国大使馆商务处任职,想带一名擅长英语的技术人员随他去美,熊鸾翥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林德君带着孩子先飞回香港。 

(林德君母女)

   1941年,日寇占领香港,林德君带着女儿嘟嘟和一位亲戚宝姨从香港逃出。战争期间交通阻塞,从广东奔向内地困难重重,历尽艰辛辗转到了广西桂林,期间母女还失散了,幸亏宝姨的努力得以重逢。林德君从香港逃出来时身无长物,到桂林后已经耗费罄尽,生活为艰。她打听到桂林有一所援华的美国空军医院,她乃去毛遂自荐,她的英语说得流利,又有护士专长,深受美方欢迎。从此林德君进入了美国空军医院,在此期间医院不停的随部队转战各地,而熊鸾翥则在美国工作。  

   1945年底,拉森回到美国退伍后,于1946年1月重返波士顿大学读书,毕业后的40年里,他在波士顿、纽约、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各社区福利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工作,做过干事、主任、总干事等职位。拉森后定居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五个子女和五个孙子孙女,妻子玛格丽塔是现任得州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社区有位华人女士是他们的朋友。

   历史划过了60年。2005年底,作为弟弟的上海的一位翻译严湛先生在美国探望位这位华人女士时,在拉森老先生的家里看见了许多彩色照片,严先生后来这样描述他的震撼:

   “当拉森先生第一次把上百张珍藏了六十多年的柯达彩色照片用幻灯机放映给我看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我从未见过的、栩栩如生的彩色历史画面。更让我惊叹的是,这些上世纪四十年代拍摄的彩色胶片,色彩如此逼真,画面如此清晰,保存如此完好。直觉告诉我它们是十分珍稀的、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可以填补中国抗战历史时期彩色摄影的空白。如此珍稀的彩色照片还原了更加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拉森先生接受了我的建议,与其已故的、同样酷爱摄影的战友威廉·迪柏先生将当时在中国拍摄的二百多幅彩色照片和数十幅黑白照片呈献给广大读者、历史学者和摄影爱好者。”


(拉森和严湛)

   于是《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面市了。这本相册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战时的中国以及残酷战争中人性温暖的一面。关于这本书更多的图片请浏览文末我朋友的博客。下图就是该书封面。


   在摄影集中有两幅照片是拉森先生视为珍宝的,这就是下面这幅拉森和一位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的相片。


(拉森和嘟嘟姑)

(嘟嘟姑)

   据拉森先生回忆,他在昆明时,住地附近有一户人家经常帮助他们,这家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还常帮拉森和战友洗衣服。当时,他和战友做了一套军装给小女孩穿上,照了张照片,寄给在美国的母亲,母亲看后说这样可爱的孩子应该有个娃娃,随后买了洋娃娃,回寄给艾伦·拉森所在的部队。可洋娃娃寄到时,艾伦·拉森已到了重庆。后来拉森也设法找这个女孩却一直无果。


   1945年8月6日,拉森告别服役近一年的昆明,跟着部队来到重庆,几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处欢天喜地,拉森有了更多时间去记录庆祝胜利的中国人。他拿着没有送出去的洋娃娃,听说重庆驻地白市驿空军基地的基地医院的一个护士(Mrs Rosetta Ling)有个三四岁可爱的女孩叫DooDoo。于是,他和战友联系到那个护士,把洋娃娃送给了她的女儿,并且让威廉帮自己和女孩拍了合影。“我只知道这个小不点小名叫‘Doo-Doo’,她的母亲姓林,是空军基地医院的护士。”拉森回忆道。

    2010年4月拉森的书在上海出版后,引起热烈的反响,2010年6月30日,重庆商报刊登了《美国飞虎队员愿返渝捐老照片,希望再见”豆豆小妹”》的文章,该报记者越洋打电话给拉森,拉森表示,那个小女孩如果健在,估计也有70来岁了。他希望能找到她,并希望能见见面。    

   其后的纽约国际书展中,拉森的《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  1944-1945》的中英版本同时参展,在书展上拉森打开书中的一页,所呈现正是他和豆豆小妹的合影,此时他仍然念念不忘当年的豆豆小妹。

   豆豆小妹,你在哪里? 人海茫茫,时代更迭,这一切都似乎让再见变得那么渺茫!

   然而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超出了人们能够想象的范围。2012年的某天,一对王姓父子在书店浏览,那本《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 1944-1945》吸引了父亲的注意,当他翻到那张飞虎队员和豆豆合影的那张照片时,他眼前一亮,想起家里似乎也有一张黑白的老照片好像在同一场景,兴奋之余他就给新疆的妹妹打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已更名为王智的嘟嘟姑。嘟嘟姑急忙翻出了老照片,那是一张她抱着一个洋娃娃和生母及另一位阿姨的合影。几经周折通过与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她和严湛先生取得了联系,通过照片上的洋娃娃确认了豆豆就是嘟嘟!这样又通过严先生拿到了拉森老先生的电子邮箱,嘟嘟姑终于和拉森联系上了。那张黑白相片应该是是和拉森的那两张彩色照相同时拍的,那个洋娃娃就成了和拉森在电子邮件上相认的识别物和“证物”。

嘟嘟姑和生母林德君

   那么嘟嘟姑怎么又姓了王呢?原来嘟嘟姑真是命运多桀。

  抗战胜利后,远在美国工作和林德君分别4年的熊鸾翥决定回国。可是战争的阴霾仍在继续,命运没有给这对苦难的抗战夫妻多一点仁慈,在丈夫回家仅剩半个月之际,林德君因车祸去世,没有等到团圆一刻。熊鸾翥痛不欲生,用拼命工作来麻醉自己,嘟嘟姑则寄养在好朋友兼同事的王国章先生家。熊鸾翥1946年去上海工作,接着被派去关岛接受美军二战后的剩余物资,忧郁的心情和繁重的工作让他患上肝硬化,医治无效于1947年不幸逝世,生前留信托孤请王国章先生照顾嘟嘟姑,就这样,侠肝义胆的王国章夫妇给了可怜的嘟嘟姑一个新的家。嘟嘟姑于是改姓了王,在新的家庭里长大成人。王家还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发现摄影集的那位。

   王国章,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电系,机械设备技术专家,一直担任军工重职。解放前夕,在身为中共地下党的妻妹的影响下没有随国民党赴台。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去了鞍山,并长期从事政协工作。1983年3月退居二线。他曾撰文详述中国兵工业的起步和发展。他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在解放前夕他们在广州还和香港的林家取得联系,然而一别后,大陆的动荡,嘟嘟姑居然也和林家失去了联系。直到1988年才得到一个机缘重联林家!期间,嘟嘟姑1959年入读北京大学地质系,65年毕业,分到江西以后又转去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工作。现在已经退休。遗憾的是,海峡解冻还是慢了一步,尽管通了电话,身在台湾的曾至少击落两架日机的抗战老空军英雄的舅舅没能等到和嘟嘟姑这个外甥女见面的机会。

   但另一场再见却是圆满的。跨越大半个世纪、跨越大半个地球,这样的再会面是怎样的激动人心。2014年拉森邀请嘟嘟姑夫妻去美国参加他的九十岁生日庆典。10月4日那天拉森大宴宾客, 嘟嘟姑成了生日会上的神秘嘉宾, 当拉森激动地举起两张彩色老照片,然后把照片的女主人公拉到前面介绍给大家时,全场情绪沸腾了!女主人公好像穿过时间隧道从照片上走下来,来到了人们眼前。时光仿佛在此时此刻发生了扭转。嘟嘟姑和拉森的重逢是拉森最好的生日礼物,而这个重新修裱的相框和照片也成了拉森送给嘟嘟姑最好礼物。


(重逢的拉森夫妇和嘟嘟姑夫妇)

   人说无巧不成书,但有时真实的故事比书还巧!嘟嘟姑的传奇经历见证了中国社会进展的坎坷,见证了世事沧桑。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如此缠绵跌宕,让人感叹唏嘘不已。如果偶遇是缘分,那么偶遇失联后的重逢就是机遇了,而战争期间的偶遇+地域屏蔽的失联+大半个世纪后的重逢那不是奇迹是什么?这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感觉时间可以改变事态,可以剥夺人们的青春,可以消耗宝贵的生命,然而有种东西是无畏时间的,这就是人性的光辉,那将是持久弥新,永恒不变的。


江西卫视:“照片奇缘” 

新浪博文:美加行   外一章  嘟嘟姑的故事---一本书导致的一场重逢

本文的图片来自:《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年-1945年》一书和上述博文,:《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年-1945年》,(美)拉森,(美)迪柏摄,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918977.html

上一篇:山海关遐想
下一篇: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收藏 IP: 222.66.175.*| 热度|

30 李学宽 陈小润 张晓良 刘玉仙 白图格吉扎布 石磊 文克玲 谢力 杨正瓴 杨建军 黄永义 杜蒙蒙 赵凤光 田云川 王伟 冯大诚 高敏 王春艳 李泳 郑维尔 白龙亮 武夷山 陈湘明 cj1968 lingling101 gaoshannankai flowerflower xqhuang GDHBWQ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