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文章“A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the Exercise Strategy in a Real Options Model with a Jump-Diffusion Process”终于在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发表了。从成文后第一次投稿到接受,这篇文章整整经历了五年!我虽然有许多SCI的论文,但这篇论文却是最坎坷的一篇,不由感叹,真是五年磨一文呀。终其原因,怕是交叉跨界惹得祸。说说发文过程可圈可点的酸甜苦辣,可以让我们明白些许应用数学的尴尬和艰难。如此长的投稿周期足以让指望论文拿学位的研究生们却步,但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教训。
六、七年前,我刚回国不久,正和姜礼尚先生一起致力于用偏微分方程的方法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研究。在做了一些工作后,参加了一个金融数学的会议。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杨明教授的一个实物期权的报告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了解到将金融数学Black-Schales的理论应用到管理领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会后,我和杨明充分讨论后,认定将我们在金融数学的很多结果可以移植到管理领域,并会将这个领域的一些现有结果大大推进一步。我们都很兴奋,说干就干,选了一个投资机会选择带跳扩散的课题,立即分了工。她负责接囗,我负责数学。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论文顺利成文了。在投哪个杂志时还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们想,这个结果在此问题的研究结果应该是最好的。我们当然应该试试这个领域最好的杂志。于是我们选了Management Science。为了投这个杂志,我们还仔细研究了这个杂志的风格,并小心地把数学证明的细节放到了附录上。经过一番修饰打扮我们信心满满地将论文发了出去。然而这第一次的尝试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刹羽而归。文章发出去不到两天就闪电弹回来了。编辑委婉地暗示我们,数学部分太复杂了,恐怕没人能审。劝我们还是改投数学类杂志。
数学类杂志?天啊,我发了这么多年数学类论文,还不知道数学类杂志?这篇文章是应用性的文章,数学结果却不是最前沿的。行,此处不留娘,自有留娘处。文章改了又改。为了强调应用,我们特别仔细分析了数学结果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数学方法的一个简单用法,还估计了简单算法和精确数学结果之间的误差。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我们又研究了各类杂志,试图找到更合适的杂志。在讨论过程中,一个不小心,杨明误解了我的意思把文章投到了金融数学的顶尖杂志Mathematical Finance。我一听就差点晕过去,这个杂志向来以冷血闻名,慢刀杀文不见血,常常拖人一两年最后枪毙。好了,等着退稿吧,只乞求要杀要剐快点。
这个冷血杀手的亮剑果然很慢。经过将近一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等来了两个完全相佐的审稿意见。第一个审稿意见和我们的预判一致,对文章的结果和数学应用评价很高,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果按这个评审意见,认真按审稿意见修改后,发表应该没有问题。然而第二个审稿意见看得我们直发毛。这个审稿意见基本倾向是否定的。审稿人似乎是一位资深的跳扩散专家。他审视的眼光是从跳扩散的角度而不是从应用的角度。他列了一长列很数学的随机分析方面跳扩散的论文,说我们的文章引用不够,分析不够,结果不新。虽然他也指出我们处理跳扩散不同于一般用随机分析的方法而是用的微分方程的方法,却并没有看到我们的方法好用的优势。为此,杂志编辑还写了一封长长的中立意见,但不管怎样,第一个审稿意见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虽然我当时卧病在床,我们再次全力投入改稿。我们分析,主要要搞定第二个审稿人,于是我们仔细研读了他的列表上的全部论文。尽最大努力迎合审稿人的意见。开始的时候还想顺着审稿人的思路改文章,后来发现这么走下去,这篇文章将更数学。这样改文必定把文章改得不伦不类,应用者更不知所云。我们只好在数学和应用中艰难地找平衡,保持文章的特点并最大可能向第二个审稿人妥协。同时在给编辑的回信上委婉地说明我们的目的不是数学进展而是数学应用,还強调我们所用的方法,数学上精准,应用上方便,结果很好。修改稿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和修改,我们忐忑不安再次提交了文稿。
可惜我们的努力没有赢来第二个审稿人的回心转意,他还是开了杀戒。虽然第一个审稿人已经通过,编辑还是决定尊重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拒了稿。收到拒稿信,我们有点沮丧。想要再选一个降级杂志又不甘心,想要继续挑战好杂志又有点气馁。在冷静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调整心情鼓起勇气再出发。我们相信我们的文章,只是要找到适合她的枝头她才可以展示风釆。这次我们没有冒然下手,除了继续浏览各类杂志,还广泛征询了老一辈学者的意见,最后选定了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并仔细写好cover letter。
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我们收到了审稿意见。看着那长长的评价意见,联想到上次遭遇,我们有点不寒而栗。不过仔细分析这些意见,发现这些意见与上次第二个审稿人不同。那次的感觉是先否挑刺助否,这次有点暗肯求全帮肯。不管怎样,两个字,再改!我们分析审改意见,主要是四方面的意见,一是要加强管理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我们结果的优势,原文虽然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不够到位,不够贴切;二是数学方面处理的一些疑问,希望说明得更清楚,尤其能让非专业数学的人看懂,以及与同样处理跳扩散问题的其他数学方法的比较;三是要求算例;四是一些小改和英语还略嫌不地道。第一方面杨明担起来;第二第三我来。至于英语,自以为不错,但人家说不那么地道也没办法,谁让我们英语不是母语,还侵入我们不很熟悉又不懂那里黑话的领域呢?离地道英语就是差口气,我们自己再改也不能有本质改进,交给英语编辑公司完事。我们又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修改了每一句话。最后完稿后才交给编辑公司,因为他们只会磨光英语,不会改意思。
这样修改后提交,又过了几个月,在心神不定中收到了第二次审稿意见。这次的审稿意见让我们喜出望外。意见基本是正面的,剰下的就是小修小改。不过我们一点也不敢大意再次字字斟酌地又改了一遍才得到了这篇杂志的接受函。
总结这次投文过程,有如下几点体会:
1.每个杂志都自己的风格、热点、行话和亲友圈。外人和交叉边缘结果很难进入,除非你用他们的黑话切口脱去他们的靴子瘙到他们的痒处让他们感兴趣你的问题。换句话是,为自己的文章找到合适的杂志是重要的。
2. 论文是给人看的,写作的重要性一点不比结果次。写不好,好结果也可能烂在自己电脑里。
3.碰到什么审稿人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不同的审稿人有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看法,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论文的命运。特别是对受面比较宽的论文,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此,作者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可以尽量避免少走弯路。你要认真写cover letter,帮助编辑认清你论文的定位,以选到合适的审稿人。当然你也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但要当心,尽量不要推亲荐友,以防反效果。
4.不怕否,不怕改,好文定发表,多磨出精品。
(漫画摘自网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