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灵感从哪里来? 精选

已有 8466 次阅读 2014-1-15 12:47 |个人分类:问题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灵感

   用这个题目作文是因为安同学一篇"骗孩子或糊弄文科生的科学(家)故事"的博文。该文列举了1.2.3.4.等等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传说,并一概归结为骗孩子和文科生的故事。安同学常有奇文,文笔犀利,观点独特,我很欣赏,但这篇不敢苟同。我不敢保证那些关于灵感的传说都是真的,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其可能性。于是我留言:“我觉得安同学在误导孩子,有时灵感的确出自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因为科学发现远远不止是在科学训练基础上的自然结果。

   首先我觉得安同学对孩子和文科生不敬,他们都不是好骗的。大家都有被孩子逼到墙角回答不出孩子问题的经历吧,常常以一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搪塞过去,没想到孩子还有词“你已经长大了,你怎么还不知道?"而文科生更是与我们理科生要好好互相学习的对象。因为学科的原因,文科和理科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科的偏见要不得,更何况文科思维恰恰是灵感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安同学的观点,飞鹏同学批之为没文化(这个文科生我喜欢),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分类,很有见地,深以为然。

   回到题目。这个题目太大,怕是一篇小小的博文难以驾驭。灵感来无踪,去无影,诡异无比。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所有人都在追求,却似乎可遇不可求。
   古今中外很多智者都有精辟的论述,这里我们只谈王国维的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这个用三句宋词所描述的三境界谈得是如何成功,而我们也可以移植过来谈灵感是怎么来的。
   第一境界,就是文科思维。灵感只尊重那些高瞻远瞩,融会贯通的人。
   第二境界,可谓理科思维。灵感只眷顾那些刻苦勤奋,孜孜钻研的人。
   第三境界,灵感有很大的随机性,会在你的追求路上不经意的出现。触点可以是任何东西,蓦然一词了得!

   666 的数字不重要,但由n次失败铺垫出的成功却是事实。什么东西砸到牛顿头上不重要,但由人们司空见惯的掉落想到万有引力才是实质。你不能因为你在灯火阑珊处没有看到“她” 就认为别人也看不到“她“,而且所有看到“她”的传说都是骗小孩和文科生的。
   灵感就是这种在反复失败中,从不可思议的缝隙里闪出的光芒。

   如果你可以参透广袤,你可以细致入微,你可以激活想象,你可以坚持不懈,你就可以获得灵感。

   事实上,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发明及其灵感都是经过上述三境界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759328.html

上一篇:数学建模讲义(目录)
下一篇:数学建模讲义(前言)
收藏 IP: 222.66.175.*| 热度|

34 刘立 吴飞鹏 王德华 徐晓 李学宽 刘晓瑭 强涛 王继华 鲍得海 彭思龙 李宇斌 唐常杰 刘艳红 陈小润 李汝资 李东风 王修慧 丛远新 吉宗祥 赵美娣 罗德海 曹聪 姚小鸥 王桂颖 苏德辰 王号 刘用生 陈湘明 biofans zhngshai rock417 clp286 yunmu FloatingRos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