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感应传输(quantum teleportation,也译量子瞬时传输)。指的是传输量子状态,而不是物质性客体。支持者认可这样的比喻:它更像是传输灵魂,而不像是传输肉身。
它是量子信息论的“可再现性”的推论,也被看成是“验证”“可再现性”的基础性“实验”。那么该如何设计此试验呢?
显然的,原则上,“可再现性”试验是:在两个独立地点、由两个独立的“观测者”、在同一时刻、对同一种量子系统、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相同的观测结论(注意:不是结果),即得到相同的“状态”(或严格的说是“算子”或”操作”)。
如果量子信息论正确,则:在两个独立地点,或由两个独立的“观测者”、或对同一种量子系统进行同样的操作等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试验早就有了,唯一没有做到的是:在“同一时刻”的两个空间上距离足够大的独立试验得到相同的观测结论(算子)。
特别要注意到的是:它的目的是检验“算子”的客观性。这是区别于传统实验的基本点。
但是,在10年前,先是巴西的TV媒体来对此“科普”做节目(几个小时长),给了一个讽刺性名称“quantum teleportation”。看到TV抢眼,几年后日本的一个TV媒体(也是几个小时的节目)也来参和这个“quantum teleportation”(在TV上,“可再现性”试验被解读为:得到相同的“状态”(实际上被解读为结果性现象)的瞬间传输。
对“科普”出来的关于瞬间传输的概念由此得以流行,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又以“另人吃惊的”的方式回流到(半调子)科学家手中成为一个“学术”问题。对这个“学术问题”的争论由此而扩充成被哲学家、物理学家所广为“研究”的科研课题。
作为它的次生产物,超光速、超距作用等相对要弱的多的实验被看成是“能实现的”。诺奖级的研究项目!其热度也就上来了。
然而,今天,量子信息论的创立者们也开始反思,他们在那个环节上错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