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阻力:个个都合格 精选

已有 5366 次阅读 2011-12-23 18: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是无可辩驳的。我国高校在历经多次的改革后,教学质量提高的阻力在那呢?

       制度化层面的改革,高校领导层的变动等似乎是表明宏观调控的手段已经用到头了。

       但是,所有这类动作,都是建立在高校毕业生: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上的。

       如果毕业生拿不到毕业证书,那么关于公平、合理等的争辩将是很热火朝天的。

       换句话说:为了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高校只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无论中外一概如此)

       在我国,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一本的未能毕业的学生可能比二本、三本的毕业生强的多。这样,按照“不得有非211学校歧视”的公平原则,则一本的学校如放弃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则一本的未能毕业的学生就吃了大亏。因而,为了对学生负责,坚持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就得到了理论依据。

       由于任何一所高校都能认定还有比自己差的学校,因而,任何一所高校都把坚持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作为核心。

       一旦把这个理念作为核心,学生就和教师一样对教学质量有了平等的发言权(事实上的,尽管形式上学生是无权的)。

       作为学生,难免有那么一部分是为了混文凭的。由于要让这部分学生毕业,只能是降低考核的标准(高收费学校更是如此,无论中外)。

       另一方面,在考研、就业等具体操作中,又对分数很重视,因而就形成了:“高考分+低标准”的奇妙组合。

       不仅如此,高校的上级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以: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等数据为依据的,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迫使高校坚持个个都合格这个理念。

       这样,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决定权,在事实上,落到了:混文凭的学生+混工资的教师手中。

       因而,在高校领导换来换去不管用以后,最终的手段就是:各高校自主确定本校的毕业标准,部分名校可能以高达20-30%的学生不能如期毕业为宣传口径来论说自身是世界一流大学。

       如此,就会引起用人单位对各校毕业生的区别对待

进一步的,对教学质量有追求的学生,将把高校教师水平作为一个重要选择依据

历经10-20年或更长时间的演化以后,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决定权,在事实上,将落到:求学问的学生+高水平的教师手中。

此后,我国部分高校才有可能基本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一所民办高校敢(有胆量)、并能够(有钱)维持高达20-30%的学生不能如期毕业,而且有实力(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的话,有6-10年的努力奋斗,就能够成为国内的名校,而在20-30年后,完全可能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此后,无论收费多高,考生们都会蜂拥而来。

这就是我对高校近期人事变动的后期动作的预测。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521340.html

上一篇:科学进步的起点:群体对真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
下一篇:抄袭与创新的根本区别:利好与坚信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9 王涛 戴力扬 朱桂海 杨远帆 丁邦平 zhangcz07 wgq3867 shenqianhua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