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针对高校的学术官司是没法打的

已有 4302 次阅读 2017-6-28 12: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本质上的注解就是:理论研究成果。如果有一个专家评价委员会把某个项目评为国际一流,可以工程化;那么,也完全的可以组织另一个专家委员会把这个项目评为毫无价值,没有任何工程化的可能。

       这是学术研究成果在本质上的两面性。这种官司一打起来,就看法官采用那个专家委员会的结论了。不管采用那个结论,另一方总是不服的。

       所以,最终法官的选择是:调解。

       比如说网上议论的天大事件,对这个出具鉴定意见和结论的委员会,从学校的制度上看,肯定是有违法(违规)的地方,从而可以出示法律上有效的否决性文件。这就把官司变成为:起诉方与具体研究人员间的官司。

       学校经由处理研究人员而摆脱其它责任。起诉方基本上得不到他所期待的赔付。

       在实际案例意义上,任何一个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意见,只要是其成员肯定这代表了他们的实际观点,则这个评价意见和结论就是合法的,没有造假的。从而,这个专家委员会也不担责。

       问题就退给了起诉方,你把专家意见等同于“真理”,没有进行自身的理性判断,也没有独立的组织专家评价而形成能自身决策的依据,责任就在你自身。

       网上热传的这个案例中,起诉方犯的错误就是把学校的“章”和专家的“结论”等同于“可工程化技术”,这类起诉在工程界的专家委员会中也得不到支持。从而,注定了起诉方几乎无法出具对自身有利的“委员会评审意见”。而被起诉方则可以出具多种“委员会评审意见”,把责任推到具体研究人员身上,从而成为:个人-个人间的官司。

       此后,学校就基本上不用理睬这件事了。

       实际上,对于科研人员,声称自己的研究成果可工程化的现象太普遍了。声称自身的研究成果世纪一流也是可以的。这是研究者的言论自由。学校盖章,确认的是这个研究人员做了这个研究。但是,在法律上,并没有肯定研究者声称的结论。就是出现了肯定性的文字,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因为,公章是不具有评价科研结果真理性的功能的。

       在我国,长期以来流行用公章等级来定科研成果等级的事实,从而社会上误认为公章有评价科研结果真理性的功能,这可以理解。但是,法律上不支持公章有评价科研结果真理性的功能。从而,以这点为突破口的起诉不受法律支持。

       对科研结果的工程化(开发,转移)本身就是有高风险的。这种风险一旦成为事实,责任是在当事人之间分配的。单位最多是受到联带责任。

       以此事件抨击天大,在议论上是有理的,但是在法律上是无理的。如果天大反击,不知事情会如何演化。但是无论如何演化,高校的研究人员做出违反科学基本原则的事,并造成实质性危害,天大如何处理研究人员则是决定天大未来形象的大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063443.html

上一篇:弹塑性力学的物性方程
下一篇:对称性(总是有不同的解释)
收藏 IP: 211.142.128.*| 热度|

7 武夷山 陈楷翰 苏力宏 蔡小宁 应行仁 王启云 李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