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学者、学者的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素质 精选

已有 7329 次阅读 2011-5-5 08:10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素质, 学者, 使命

什么是学者?学者有什么使命?完成这些使命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这些问题过去我个人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最近看了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之一费希特的小册子《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一书,有了初步的答案。前两者可以从该书直接获得部分解答,后者是从费希特的文笔上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学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要说学者,首先应该说学问,什么是学问?费希特总结为三类知识的综合称为学问:其一、关于人的天资和需求的知识;其二、关于发展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的知识;其三、关于历史的知识。所谓学者,是献身于获得这些知识的人。
 
而学者的使命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述。学者应该具有如下多重角色:首先,学者是人类的教师,学者应该把获得的知识用来造福于人类;其次,学者是人类的教养员,应当关心人类不要停顿和倒退;最后,学者应当努力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水平,他引用基督教的话: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人类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到的善良呢?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费希特对于学者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和我们所谓的学术工作者的内涵有较大的不同,当然,个人以为,这些定义即便放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者阶层出现的种种现象都跟学者背离了自己的使命的现实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费希特本人就是个纯粹的学者,而且是成功的学者。从他的文章和讲演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姑且不谈他的哲学观的正确与否,就他的作为学者的层次而言,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从他的身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具有如下的素质,才能够保证完成他的使命。
 
其一、学者应该充满神圣的使命感。学者作为人类中受到教育最多的群体,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造福于人类,这就要求学者把这个任务当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这种神圣的使命感好比是永不消失的航标,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至于沦落红尘。更进一步说,正是这种使命感,使得学者可以走的更远。获得前人没有的知识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扰和迷雾,而使命感会促使学者勇敢的走下去,不至于停滞不前。
 
其二、学者应该充满激情。费希特的所有的演讲都是充满了火一般的热情,其语言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如果能够亲临其境,我相信每个听众都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从下面的一段就能够看出:“我完全坦率的承认,我正是要从天意安排我去的这个地方开始,做出某种贡献,在讲德语的地方,向一切方面传播一种大丈夫(注:看来费希特有点大男子主义。呵呵)的思想方式,一种对崇高和尊严的强烈感受,一种不怕任何艰险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的火般热忱,而且只要我能够,我就继续这样做下去。因此,当你们离开这个地方(注:耶拿大学的演讲),分散到各地去的时候,不管你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我都总有一天会听说你们是大丈夫,这些大丈夫选中的意中人就是真理;他们至死忠于真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她,他们也一定采纳她;如果有人诽谤她,污蔑她,他们也定会公开保护她;为了她,他们将愉快地忍受大人物狡猾地隐藏起来的仇恨、愚蠢人发出的无谓微笑和短见人耸肩表示怜悯的举动。”说出这些语言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我们做科研是学者的使命的一部分,更应该充满激情。
 
其三、学者应该充满勇气,勇于批判。学者站在人类知识前沿,因而面对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尤其是面对过去的知识的束缚,学者都需要勇气来突破这些障碍。费希特继承了康德的哲学一部分,但是也敢于挑战,敢于否定康德,对几乎同时代的卢梭也同样进行了必要的批判。这些在不攻击人格的情况下,其勇气是令人敬佩的。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面对还没有去世的泰斗进行挑战,而且是面对面的挑战?这些勇气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试图和稀泥,试图保护自己,其实也许就已经把自己的学术生命埋葬了。
 
其四、学者应该大气。尽管哲学家天生就是在讨论大的问题,但是对于做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人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自己可以埋头于小小的课题而自娱自乐。学者首先要考虑人类需要的最大的课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然后就勇敢的走下去。我们今天依然缺乏大气的科学家,多的是修修补补的学术工作者。是今天已经没有大的课题值得研究了吗?我相信不是。20世纪70年代还在谈论心的概念,并且还远远没有达到很完善的程度。当哲学的许多分支还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时候,我们的科研还不能说就此可以结束了。既然远远没有结束,那就意味着有更多更大的课题还在等着学者们去探索。
 
总的来说,作为学术工作者,应该了解什么是学问,什么是学者,什么是学者的使命,以及如何才能完成这个使命。我们过去的教育对这些完全是空白,我觉得在中国即将走向世界的顶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审视作为学者,我们真正应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不愿意独自思考,那就可以多看看过去300年以来西方的哲学思考。从历史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振兴能够离开哲学的兴起,而这些哲学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谨以小文章作为学习这些古典哲学的纪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40612.html

上一篇:科研:找到符合自己的节奏
下一篇:我国仪器工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分析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16 许培扬 张伟 佟冬 吕喆 唐常杰 张玉秀 刘晓峰 王芳 逄焕东 潘学峰 严志远 vigorous mbb neilchau ahsys WC101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