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海军 文
飞机指具有机翼和一台或多台发动机,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严格来说,飞机指具有固定机翼的航空器。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自此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福楼拜曾有句名言:“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技与艺术水乳交融的一面,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科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光走到二十一世纪,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飞机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飞机的外部喷涂、气动外形与隐身设计、民用客机舒适的座舱,以及扣人心弦的飞行特技表演,无不蕴含艺术的魅力。
一、飞机表面喷涂艺术
一谈到陈纳德将军及其“飞虎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陈纳德将军P-40飞机上血盆大口的鲨鱼形象;也许有一些人还从电影中或网页上看到过二战中盟军飞机机身上描绘的美女。不错,这些就是飞机表面喷绘艺术。飞机表面喷绘艺术,有时也被称作机头艺术。这主要是绝大多数飞机表面的图画和文字都描绘或喷涂在飞机机头的附近。当然,这些图画和文字有时也出现在机身、炮塔、机尾,甚至飞机的发动机舱上。
飞机与美女
在人类的远古战争中,战士们大多都会在面部或者身体上涂抹鲜艳的天然植物或矿物颜料,绘制成各种图腾,或者带上青面獠牙的面具,……这些图腾或面具含义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勇士们敢于威慑和消灭敌人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这些图腾能够给自己带来超凡的力量,在殊死拼杀的战场上佑护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飞机表面喷绘艺术开始出现。当时的主要目的仅是为了便于飞行员识别自己的飞机,惯用的一种做法是在前机身绘制飞行员的名字或者个人的“徽标”。1913年,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帅先把自己机队的队徽或国徽印在机身上,这些徽标十分鲜艳,在空战中极易识辨。此后,法国空军中出现了首例个性化图案的徽标--迪斯尼的米老鼠,并很快在法军中蔓延开来。
一战后,各国军用飞机上的个性化标识被取缔。但正是一战曾出现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徽标,逐渐演变成了日后璀璨的飞机表面喷绘艺术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势态日益恶化,空战场面空前惨烈。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飞机表面喷绘艺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战期间飞机表面喷涂的内容极其丰富,有明星、飞禽、昆虫卡通图案、特殊标志、鬼怪等,但更多的是性感的美女画像。据估计,当时飞机外表面上约有55%的喷绘是以女性为主题,而裸体或半裸体美女画像比例高达25%。从心理学分析可知,战争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压力、恐惧感和孤独是飞机喷绘艺术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战中,飞行员的伤亡率极高,飞行员每次执行任务的牺牲概率是1/10。在战火纷飞、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人们对生存意义的理解,会超越和平时期的一些道德观。飞行员们思想得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在飞机机身这块金属画布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当然,各国军方对这种独特的军旅艺术也一直保持着暧昧的态度,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艺术品可以带给飞行员们快慰,使他们自信,这些图画和文字可以缓解飞行员的孤独感和战争恐惧感,对鼓舞士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现代飞机外形设计--流线美与骨感美
当我们在评价一位女性身材时,常常会提及“曲线美”。事实上,在汽车、高速列车、冰箱等各种产品中也都存在着类似的审美与设计观念。而对于飞机来说,这种观念之一就是流线型。
早在20世纪初期,欧洲人就已经着手研究造型与运动速度的关系。1921年德国飞机设计爱得蒙·伦普勒则尝试设计流线型飞机,但是并没有进入真正的设计生产阶段。20世纪30年代随着风洞试验在飞机工业的采用,美国多家飞机公司都在流线型设计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从而加速了流线型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1933年波音247型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J—1型就采用流线型设计以增加速度。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流线型飞机给人们带来了象征高速运动的现代感,引领着流线型设计热潮;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流线型的飞机外形设计则可以大大降低飞机的阻力,减少燃料的消耗。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的一些飞机中,流线型设计已派生出来了一种被称作翼身融合体的飞机。这种飞机将机翼和机身光滑过度并连接成一体,整个流线型飞机很难分清那部分是机翼,那部分是机身,代表机型为美国的B-2飞机。
现代战争对飞机的雷达隐身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雷达是靠接收己身发出的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返回的回波来探测目标的,可见削弱雷达回波的强度和稳定性是隐身处理的入手关键。
理论上说,假如雷达电磁波恰好垂直照射到一块板上又直线返回,这是最理想的雷达工作模式,但实际上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照射到平面上的电磁波大部分会像光线照射到镜子上一样,按法线折射原则转向其它方向。从雷达原理来说,雷达实际的反射信号中最强的部分,是当雷达波照射到飞机的、尖锐、缝隙、边缘等突出或凹陷的外形不连续处时,经过两次反射产生的180度转向返回的反射信号,这种信号才是回波能量的主体。
正是由于以上的雷达隐身要求,现在许多飞机表面都做得有棱有角,外表面呈现为多个平面,如美国的F117战机。这种飞机外形,骨感气质十足,可以使得飞机的雷达回波偏离入射波的方向。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雷达散射,飞机机体表面常常会做得干净简洁,导弹等外挂统统内置。显然,如果将飞机的流线型称作阴柔之美,则这种骨感的设计就是阳刚之美,应验了那句“简单就是美”的理念。
B2与F117飞机
三、民用客机客舱的舒适性
现代民用飞机在强调安全性、经济性的同时,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主要来源于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飞机的舒适性意味着更宽的机身、更宽的座椅、更宽的通道、更大的舷窗,更高的客舱压力、适宜的湿度、低噪音等。除此之外,研究表明,飞机的内饰色彩、内饰图案形式、灯光等均会对乘客心理与生理上产生显著影响,给乘客带来不同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大型民用客机客舱内部都或多或少引入了多种艺术元素,以满足旅客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以全球最大的客机—空中客车A380为例,一层头等舱的前部,有两个错位的隐藏小房间,这是一个设计得十分精巧的休息间,里面有温馨的床和桌椅。由于A380的航程为8200海里,属于远程飞机,一个航班往往配备两个机组,而这个小巧的休息间就是专供飞行员休息之用。
紧接着机身向后是装饰豪华的头等舱区,座椅不但可调节至180度,而且每个座椅都有豪华的间隔保证私密性。A380的客舱布局519座,上层200座,下层319个。而上下层是通过一个可供两人并排行走的楼梯连通。楼梯两侧,全部用灯光装饰,利用明暗的变化,幻化出“吹”散的蒲公英的影像,将法国人的艺术气息烘托得淋漓尽致。
A380客舱
四、飞行特技表演的艺术魅力
人们对曲艺节目中的杂技应该都不陌生。如果说杂技是一项地面上艺人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艺术,那么,特技飞行表演就是飞行员及其飞机在空中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艺术。从特技飞行的实践来看,飞行员搞特技飞行一般都会基于以下一项或多项目考虑:1)展现飞行员个人高超的飞行驾驶技术;2)展现飞机本身的灵活性或某种飞行性能;3)娱乐观众。
现在,国际上有两个飞行特技比赛最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国际航联世界特技飞行锦标赛和红牛杯世界特技飞行锦标赛。这是当前国际特技飞行的两个最顶级的赛事,前者注重的是飞行的艺术性,被称作“空中芭蕾”,极具观赏性,而后者则是展示飞行员的勇气和毅力,被称作“挑战人类极限”的飞行。
2011年4月30日,我国大足龙水湖举行的首届世界特技飞行大师赛,邀请两个赛事的获奖选手同时参加比赛和表演,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把两大阵营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师聚在一起,也是第一次同时兼顾两大阵营的比赛内容。既有考验飞行员飞行难度和美感的技巧展示,又有穿越极限的超低空贴水面穿越气柱飞行。本次赛事将飞行技巧和艺术性合二为一,飞机首先随着音乐在空中分别表演4分钟左右的自由短节目和规定动作;然后飞过桥底,再穿越10~12组20米高的充气气柱,最后返回。
该赛事的最终评分依据是飞机飞行动作的准确度、难度、美感和与音乐的契合度、以及以穿越障碍所花费的时间长短。 “空中芭蕾”+“挑战人类极限”,这就是特技飞行的艺术魅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