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做客《东方财经》,畅想电动空中巴士 精选

已有 3596 次阅读 2023-6-12 08: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做客《东方财经》“聚焦自贸区”栏目,就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未来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节目播放时间:《东方财经》“聚焦自贸区”6月10日19:30。

  以下为本人和主持人之间的采访对话》

主持人: C919商飞的成功对于航空业新赛道的eVTOL的发展有怎么样的影响?

沈海军:C919飞机属于中型干线飞机,主要用于执飞国内大城市间的航线;eVTOL全称为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机,属于通用航空,它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城市空中交通运输,因此也被媒体称作“空中的士”。打个比方,如果C919是高铁的话,eVTOL就好比是出租车,这两者都属于民用航空范畴,但不属于一个赛道。换句话说,C919 对eVTOL的影响就正如高铁对出租车的影响,两者的相互影响并不大。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eVTOL的未来发展?

沈海军:eVTOL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技术,是一种极具商业潜力的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工具。eVTOL的思想来源是近10余年来市面上出现的多轴电动旋翼无人机。由于民用级多轴无人机,特别是玩家级别多轴无人机易于操控,价格适中,已老百姓中得到普及和认可。这无疑为eVTOL的未来发展打下了民众基础。eVTOL的发展现在已得到了科创领域、航空界以及金融资本的广泛关注。以2023年我们张江高科895创业营为例,30余家初创企业中eVTOL相关的就多达5家。据我所知,中国商飞、上海大众汽车也在着手尝试研发eVTOL,对eVTOL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主持人:  您觉得目前国内的eVTOL飞行器的发展有哪些优势?

沈海军:目前,我国的eVTOL飞行器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可归功于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全球领先,近年来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eVTOL飞行器提供了强大的能源和动力;第二,为我国大疆代表的旋翼无人机全球领先,这为eVTOL飞行器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持;第三,中国人吃苦耐劳,敢于创新,众多高科技的东西在中国分分秒会被搞成白菜价。总之,国内的eVTOL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前景可期。

主持人: eVTOL进一步发展会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是什么?

沈海军:该产品将来要落地生根,除了一些技术短板外,我认为更多的阻力来自非技术层面。首先适航,eVTOL飞行器是全新的飞行器类别,从监管角度来看,eVTOL飞行器需要一套全新的适航取证规章,以确保其安全性。目前EVOLT适航这一块,国内外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试飞边摸索,试飞到什么程度就算适航通过了,心里都没有底。第二,未来要在城市中部署数千架eVTOL飞行器作为“空中的士”,就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地面配套建设),该系统怎么建设,由那个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主体尚不明确。第三,eVTOL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城市空中交通,城市人口密度大,公共安全问题突出,决策者准入和制定相关法规时必然会趋于保守。

主持人:对于“空中的士”的畅想,您觉得是否有可行性?

沈海军: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空中的士”的设想是完全可行的。不过由于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建设等因素,决定了“空中的士”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十分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对于eVTOL的市场化落地,您有什么建议?您觉得它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沈海军:eVTOL要市场化落地,首先要在电池、飞控、飞行模式转换等技术层面取得全面突破,使得eVTOL在安全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这一过程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然后在偏远地区或者有限指定范围内进行试点;试点取得部分成功和经验后向小城市渗透;最后等技术、运营完全成熟,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后再向大城市推广。

该市场化过程中,我们的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要给eVTOL企业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和支持,鼓励它们大胆在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为eVTOL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eVTOL这一新生事物循序渐进,稳健地向前推进和发展。

39d454d955e17d64ad45702f4edeba0.jpg

e0d0453be2e63b65e30aff522148a0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1391443.html

上一篇:做客“航天彩虹梦”科普大讲堂第六期
下一篇:走进七一中学,给同学们指导高考选科
收藏 IP: 111.187.60.*| 热度|

3 崔锦华 周忠浩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