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chu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chun 孙迎春,河北人。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文

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学术沙龙暨评议会召开

已有 5310 次阅读 2012-10-17 07:19 |个人分类:翻译教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高校, 书法, 比赛, 山东省, 翻译理论

 

 

 

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学术沙龙暨评议会召开

 

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威海)翻译研究所、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的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评议会于2012922日下午召开。

学术沙龙暨评议会在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会议室举行。山东省书法协会理事、威海市书法协会副主席毕承海,威海市翻译协会副会长薛忠君,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新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王德峰,鲁东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张建惠,聊城大学研究生处干部刘胜等相关专业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十六人应邀参加。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翻译理论书法比赛的可行性。翻译理论书法是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以翻译理论为书法内容,以书法为翻译理论的体现形式。孙迎春教授首先做了主题演讲,他谈到,书法是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学术内容与艺术表现、艺术享受的有机结合,而历时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国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比起铅字的打印,书法有其独特而厚重的生命力,长期从事,对身心健康均有利。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书法练习可以丰富生活、放松心情,将翻译理论与书法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人们的书法修养,又可以加深各类学者、高校人士对翻译理论的了解与认识。为让高校的同学们加深了解,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已经专门建立了“翻译理论书法比赛网”,在百度输入网名即可。在不比赛的时候,也欢迎大家的参与,有一定水平的作品,欢迎上网供大家欣赏。

孙迎春的主题演讲之后,到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张建惠指出,翻译的过程是将外语切割进而转换成中文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翻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翻译规律把握得不准确,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译文反而成了用汉语写成的外语。同时,现代人的心浮气躁也导致了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书法与翻译理论的结合,既可以加深翻译者对中国文化的掌握,又可以强化他们对翻译理论的认知。周新顺也谈到,翻译的水平与翻译者的中文素养有密切联系,有些翻译作品粗制滥造,就是因为翻译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以书法比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展开翻译理论学习将对培养翻译人员,提升其汉语文化素养,并在其他专业中传播翻译理论知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薛忠君及数位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后,毕承海在总结中认为,书法的艺术形式、技巧、风格是给人以视觉冲击的主要因素,而书法的内容体现了书法的人文精神、文化修养、词韵风格,更是书法组成的基本成分。将翻译理论作为书法的内容,是传统意义上以诗词歌赋为主要书写内容的扩大化,是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创新。同时,他也指出,翻译理论书法的名称有待商榷,改用单纯的书法本名会更准确,更符合规范。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提供了翻译理论与书法结合的创新典范,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研究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会者希望今后年年举办并发扬光大。

沙龙之后,评委会本着首次创办鼓励为主的精神,对包括毛笔、硬笔楷书、隶书、行草书在内的数十幅作品进行了认真的品评,评议结果现予公布如下,并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颁发奖状。

一等奖三名:

      夏清(聊城大学)

      黄子明(山东大学)

      何春蕾(鲁东大学)

二等奖五名:

      王亚惠(山东外事翻译学院)

      丁惠(聊城大学)

      李昂(青岛大学)

      倪雅琴(鲁东大学)

杨婷(青岛大学)

三等奖九名:

      孙百好(聊城大学)

      舒继莹(青岛大学)

      燕文堂(山东大学)

      周秀(聊城大学)

      韦超(鲁东大学)

      陈默(聊城大学)

      刘然(山东大学)

      张仲骁(鲁东大学)

张磊(山东大学)

优秀奖三名:

      孟阳(青岛大学)

      罗昊(聊城大学)

      李元馨(聊城大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0-623399.html

上一篇:司马光谦道
下一篇:2013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通知
收藏 IP: 113.129.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