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物理学之《2012》——物理学基本规律的非线性? 精选

已有 8512 次阅读 2011-12-30 11:56 |个人分类:学海无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物理学, 中微子, 非线性, 超光速

盘点2011年物理学界(乃至科学界)的大事,排在首位的应该是OPERA实验组的“超光速中微子”。
 
如果这个实验结果站得住,那就是当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2012》。
 
下面是《公共物理学导论》的2.6节。原来没有打算贴的。昨天听马伯强教授关于中微子超光速问题的学术报告。觉得这里的一些想法也许有一点启发性。先贴出来供有兴趣的人参考。
 
笔者一直有这样一个看法:
 
1)现在的物理学基本理论都是线性的:
 
我们熟悉的所有“基本”物理方程:Newton定律、Hamiltonian方程组、Maxwell方程组、Schrödinger方程、Dirac方程。。。,这些描述单个粒子或者“单一”场(指在经典理论中没有被Fourier分解,或者在量子理论中没有被“量子化”的)的方程都是线性的。
 
非线性来自粒子之间、场分量(经典的语言就是不同的“模”、量子的语言就是不同的“场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物理学基本方程本身。(而且二体相互作用往往可以约化成单体运动,所以一定要有“第三者插足”!才能使得事情变得complicated! )
 
2)“好”的理论不仅是线性的,而且是时空一阶导数的
 
Newton方程在量子力学中就受到Heisenberg不确定性的限制——因为时间二阶导数项,所以被Schrödinger方程代替;而Schrödinger方程的Hamiltonian算子里有空间的二阶导数项,所以有Dirac方程。
 
而Hamiltonian方程组尽管是在经典力学里得到的,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是因为这组方程是时空一阶导数的!
 
这非常强烈地暗示着:我们的物理世界只是一个非常“大”的“本底”上的小小的“起伏”(fluctuation),而且这个起伏并不“剧烈”,所以连时空的高阶导数都可以忽略!
 
这个“本底”,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空”!
 
但是,如果这些时空高阶导数不能忽略(特别小的时空尺度,剧烈变化的物理过程),甚至非线性性质(即“本底”——“真空”本身的性质)显现出来了呢?——不是没有人想过,比如:P. A. M. Dirac,Nature 168 (1951) 906
 
那就是现有的物理学方程性质的破坏——《2012》,和新的理论的建立——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
 
  =========
 

《公共物理学导论讲义》: 2.6 物理学规律的相对论不变性

 

      物理学规律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变性是:物理学规律不因为坐标系选取的不同而改变——这就是物理学规律的相对论不变性。(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物理学规律是关于相对论坐标变换“协变”。)这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有客观规律必须满足的不变性——规律不因为你人为选择的“视角”或者“立场”而改变。如果坐标系是惯性系,这就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如果是任意坐标系,则是“广义相对性原理”。

 

      这个简单的道理,直接导致了Einstein的相对论理论。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选取而改变,只是这个不变性的直接结果,而不是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出发点(所谓“光速不变原理”)。如果要改变真空中的光速,必须推翻电动力学的Maxwell方程组。这只有在“真空”成为“非线性介质”的时候才能做到。因为Maxwell方程组实际是“真空本底”上小的“起伏”(Fluctuation)之“线性描述”的最一般形式。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从“真空”中“激发”出来的。根据最近的天文学观测结果,理论物理学家们推测:即使这个“激发”出来的、与“真空”相比是一点点“小量”的物质世界,也主要是“暗物质”与“暗能量”组成的——75%是“暗能量”、21%是“暗物质”、其余4%才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普通物质”。所以,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普通”物质组成的世界确实只是“真空”的一个小的“线性起伏”。而对于“线性响应”来说,其“响应系数”只描述“本底”(这里是“真空”)的“零阶”性质,与“起伏”或者“扰动”无关。这就是所谓“线性响应理论”。关于线性响应的理论,我们会在下一章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23615.html

上一篇:武先生,你也不能就找这一家坑呀!
下一篇:能源的性质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20 刘艳红 王先驱 谢鑫 杨正瓴 刘全慧 武爱 占礼葵 鲍得海 吕喆 李泳 罗教明 刘万东 crossludo cwdahuang peteryangwch XY xiaocao81091 xchen yangwencao dashit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