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有所思】:破“四唯”问题
回过来看十几年前刚刚到科学网时写的博文,好多篇是关于“量化评价”的:从SCI谈起——关于科研的量化评价,再谈“量化”评价,又见“量化”, 三谈“量化”,。。。后来还写了几篇。主要意思就是不赞成单纯的“数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唯”中的“唯SCI”、“唯影响因子”)。但是仔细想想,那时的想法还是不全面:对比较资深、有一定建树的研究人员,去“四唯”是对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但是对刚刚入门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0à1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是要数数的:毕竟1和0之比是无穷大!这一步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求年轻人在读研阶段发表几篇SCI论文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科研基本训练,更是一个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从量变到质变:先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谈提高、谈质量。
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破“四唯”之后感到有点迷失——不知道新标准是什么?怎么做才算好?
这是缺少辩证思维的一种表现:看事情总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有即无。什么叫“唯”?“唯”就是只看这一个标准,100%。破“唯”并不就是变成“无”。破“唯”和“有”是不矛盾的:1%-99%都是“有”,100%才叫“唯”。在“无”(0)和“唯”(100%)之间,有非常广阔的参数空间可供我们选择!即使我们在评价的时候,99%还是看那“四个”过去“唯”的(论文、帽、奖、。。。),理论上也算是破了“四唯”了。问题变成:是99%还是60%、或者其它数值。
症结可能就在这:选择恐惧。人们往往需要外界给一个确定的数值作为“判据”。“唯”,就是一个确定的数:100%(只看这个)。破掉了,就觉得无所依据(掉到“0”了)。在0到100%之间自己做选择,就觉得难。
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就需要自己订标准。这就要把“四唯”变成“四个自信”(其中之一:文化自信),就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的学术水平和鉴赏力。第一步,比如先把“四唯”(100%以此为标准)变成90%,这就是破了。不破不立:另外的10%就是立,立新标准。不合适不要紧,立的东西占比小,我们错得起。经过几次、搞明白了,再把原来“唯”的那四个的占比减到80%,70%,。。。逐步地破——通过量变,最后达到质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