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bai 神经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博文

一个大学生的思考:大学之所得

已有 16834 次阅读 2014-8-4 18:0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一个大学生的思考:大学之所得

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人脉资源与平台;积极主动性;独立性

鲁白

北京,初夏,一个雾霾不高的日子。一位大学生走进我清华的办公室,她是来面试研究生的。半个多小时后,我已经对她的进取心,人生态度,背景情况,研究经历等有了一些了解,印象不错。剩下的十几分钟,我想通过她探索一下今日大学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思考。于是我问她在大学几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大学对于每个年轻人的意义所在。没想到她娓娓道来,竟有一番比较到位的思考。面试完后我说,“你可不可以将你刚才的谈话写出来,也许大家可以分享,讨论”?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字。征得她同意,我们发表此文,以引起对该问题的讨论。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也给赛先生撰文,发表各自的观点。

 

 

 

 “大学于你,意义何在,所得为何?”,面对鲁白教授的发问,我稍加沉思,脑海里翻滚的思绪几欲脱口而出,因为这个问题自我进大学起,就已久久萦绕于脑海中。一件事情的起与伏,某个阶段的始与终,都促成我对此新的理解。曾经短暂零碎的思绪慢慢沉积,竟也能让我对这个问题对答一二。

首先,我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包括了信息渠道的发掘以及对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告别了过往中学老师叮咛式的“人肉广播”,进入大学,诺大的校园里其实每个角落都横溢着信息。它可能是论坛里的一个帖子,也可能是学院网站里的某则通知,甚至可能是谈笑间的只言片语。而这些零零总总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就是两个大字:机会。机会,顾名思义具有时效性。人们常说机缘,而这其间缘分的牵线者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玄妙难以捉摸,某个机会的得与失,而这又是否会改变你人生的轨迹,无人知晓亦无从知晓。我有一同学初中起便一心想当医生,但高考后耐不住家里人的劝阻,最终还是报考了我所在的xx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然而大学过半,她想要当医生的欲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强烈。对此,身边人大多劝她要安于此命,?偌大一个校园中的信息,是给有心人准备的。在一次与学长的交流中,她得知上海交大医学院有个4+4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项目,而且背景只要求理工科即可。另有一朋友在繁重专业课压力下仍旧辅修会计专业,而就在某次会计专业课前老师透露我校将有一项目与香港那边合作,凡修读过某几门课的同学都可报考香港注册会计师。机会向她招手了……

而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每天海量的信息新陈代谢从不间断,这往往让接收者应接不暇,而被淹没其中的有用信息便如同流星,稍纵即逝。因此,这就需要持续的关注度以及要学会如何在大浪中淘出真金。自从我决定了在国内深造起,我便一直关注各个高校的招生动态,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于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并作相应的准备,而那些决定出国的朋友也无不每天刷新着校网,院网等来了解最新鲜的国际交流项目信息。能否明辨信息的价值并拣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本来就是衡量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其次,我发展了与人沟通以及表达的能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诚然寡言内向的你在解完一道道方程后,穿越别人羡慕的目光,也能成功踏入高等学府的大门,但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逝去。自进大学起,每个人都如同一个商品,从最初的社团面试到最后的应聘工作,都是不断推销自己的尝试。初次见面,别人对于我们的印象不过是简历上具体化的某个数字或等级符号,仅以此作为能力的判断依据必然有所偏颇,所以那些无法具象化的价值,就必须要通过我们自己的措辞和表达能力传递出去。比如说低营养网络歌曲的盛行,我个人虽不推崇当前浮躁的流行之风,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通即价值。在大学里,与人沟通的成本是低廉的,上至教授,下至同学,每个人都会以开放的姿态与你相谈甚欢。你不必有失言的过分顾忌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包容的环境,鼓励你有独立而自由的言论。在这个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习得沟通的技巧,并在与他人的思维碰撞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观点。与阅读相比,思想交锋更有冲击力,意见反馈也更及时。久而久之,对信息的获取会形成更明确的筛选机制,而对自己原本仅具雏形的观点也会有更成熟的修饰体系。

 其三,人脉资源与平台。当时与老师谈论此点时,我说这或许有些功利,但回来重新思考后又觉得其实不然。功利与否取决于目的,以一颗诚挚之心与他人交往,所言为真,其情也为真,那么其后的人脉资源不过是副产品而已,只是恰好对个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这种资源并没有定向的输送关系,于彼此之间是相互的。宁做鸡头,是为了取得个人内心的满足感;愿为凤尾,则是为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物料资源在人群中分布极不平均,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取得成功,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大学提供的平台就是让你能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结交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放眼看世界。以我自己为例,当初选择来xx大学修读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毕竟这个专业并没有像金融行业那样炙手可热,而当今国内的生物产业体系还未完善仍处于尴尬的衔接阶段。但现在回首,我并不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在这样一个综合性大学里,我通过社团、活动和比赛,结识到在各个专业领域很优秀的朋友,而他们也终将会成为各个领域里的精英分子,与他们的相识交流所带来的交叉思维与信息分享都将会是我此生最为珍贵的财富。

 讲到这里,鲁白老师又为我补充了一点:积极主动性,即take initiative。我回来细细琢磨觉得所言极是,其实这才是根源所在。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具有惰性的舒适区,在不痛不痒的泥淖里不自知或佯装不知,这里没有风吹过,没有起伏波澜甚至不会掀起一丝涟漪,若没有外力作用,这样静止的状态甚至可以虚度一生。而一个人真正的上进心只源于内在力量的驱动。只有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我们才会主动获取信息以及与他人寻求沟通,才会让自己置身于向上的洪流中,只有内心的欲望与外界的力量并驾时命运才有可能把你往心中的耶路撒冷推进。

 此后,老师又问了一句:“你进大学时和现在有什么大的差别?”这使我想到了“独立性”。进入大学后,当初的高考目标,那条羊肠小道尽头唯一的灯突然熄灭了,转而代之的是耀满整个草原的星星之火,这让大多数人都迷茫了。周围嘈杂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试图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予你以指导,此时多听一听前人之言确是好事,然而也许一人之佳肴,他人之毒药,我们更需独立思考。对自己能有清晰的认识并拥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据此规划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当然是最佳的方式。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往往选择顺应大流以觅得一份安全感,其实这样也未尝不可,只是你需要清楚这个潮水是涌向哪里的,自己又身处于什么位置,而不是永远拉着队尾的人问:你们是去哪儿?对此,我一直以萨特的一句名言自警:他人即地狱。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关注赛先生微信公号(iscientists)。请点击这个链接(http://t.cn/RPxg4jM查看往期精彩文章,谢谢!

 

关于《赛先生》

▃▃▃▃▃▃▃▃▃▃▃▃▃▃▃▃▃▃▃▃▃▃▃▃▃▃▃▃▃▃▃▃▃▃▃▃

 

饶毅、鲁白、谢宇三科学家主编的《赛先生》,与科学同行,关注科学与文化。欢迎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255-817058.html

上一篇:求是沙龙——《转基因求是论》
下一篇:积极主动·标新立异·敢做敢为-清华大学2014年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收藏 IP: 46.165.196.*| 热度|

11 林中祥 蔡小宁 李明阳 胡九龙 唐君 苏光松 曹禺 张菀 彭贯军 张海权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