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bai 神经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博文

人生与事业:目标与过程的平衡. I

已有 10671 次阅读 2010-5-6 09:2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我想讲一个跟过去一些演讲不太一样的题目。 因为这也是我这几年来,我在跟年轻人交朋友,跟年轻人探讨,也许是大家比较关心,比较有意思的题目。今天在来的路上我也跟几位同学问了一下,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现在我就随便问了,我觉得我们的讲座有一个互动,这样也许会轻松活泼一点,先问一个问题: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场下多人回答)哦,怎样做好工作, 怎样发表好文章。 专业选择问题,毕业问题,就业问题,等等。那毕业后找到了好工作以后又怎么样呢?(场下笑声)我刚才听到一个女生说,找老公!(场下大笑)这个跟这边女生比较多一点有关系吧?好工作好老公就一定能使你开心, 让你幸福吗?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目标与过程的平衡。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讨论这样的问题——做人做事的目的。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学习、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做人的目的是什么?一系列问题敦促我花时间去思考 。然而,我思考的结果和我的初衷却迥然不同。 因此我想通过今天的讲演或者说是讨论,跟大家分享我的思考过程。

我先来谈谈目标。有人给我寄过一幅奇画,能在这幅画上占一席之地的人非常少,大概每个领域只能有一个,即便如此,画上也已经拥挤不堪了。 这引发了我的联想和疑问:这些杰出的人是否都有美好的人生?成功是否意味着美好的人生?如何定义美好的人生?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人生生活的不同阶段,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把这三个问题跟大家分享,虽然我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个问题自诞生之日人类就一直为之困惑,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它展开过详尽的阐释——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学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经常跟朋友讨论,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结果,但是我们的认识像指数曲线一样越来越接近它的渐近线。绝对真理是不能达到的,但是可以逼近。我想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与老百姓是不尽相同的,老百姓想的可能是我怎么有钱吃顿好饭,买个车,再有钱的话买个房子,大学生也许会有更为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些成功人士经常提到影响力,做什么事情可以引起更大的影响。还有些伟人“野心”更大,考虑的死后要留下什么东西。 所谓“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的自然长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追求生命的深度。

第二个就是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么我们怎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这就是大家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第三个问题,你如何拥有精彩的人生?怎么样使自己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今天就是我试图来回答这些人生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呢,看上去很严肃,其实你听完以后呢,也许会觉得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的过程。

有了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去实现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设定目标,它是成功生活的必备因子。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人——安迪·葛罗夫(Andrew Grove)。他是英特尔(Intel)公司的总裁,美国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总裁之一。然而他曾得过癌症,他写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这本书里介绍了银弹测试(Silver bullet test):假如你有一支手枪,里面只放了一颗银弹,你选择打谁?这就是说当你只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不能乱打,你必须打中最恨的那个仇人,或者是最厉害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人生应该怎样选择重点?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必须要认准目标, 这个测试你要把它运用在每天,每月,每年,整个人生的目标认准目标以后 你才可以根据目标来设定你具体的做法。

确定重点是设定目标中最重要的一环。 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是要选择重点 setting priority。在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些事情是要优先考虑的。现在大家考虑最优先的事什么呢? 怎么样才可以有一个好成绩?稍后一点的呢? 怎么样找到一个好工作?再后呢,也多钱赚得多一点,最好工作也比较喜欢。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一个侧重点, 一个重点选择。 我认为选择重点要从实际出发, 比如我刚到美国去的时候,如果说我五年之内要拿到诺贝尔奖,有点不太现实。这就是说,你必须有现实的目标。

然后要强调有远见。 那么有远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远见的人能够看到下面三年五年,他设立目标的过程是逆时序的,先想到五年以后要做成什么,例如五年以后要在某某大学得到博士学位,这样他就先站到五年后这个制高点去设计这五年内要做什么。英国有个马路艺术家,朱利安·毕弗(Julian Beever),他用粉笔在地上画画,他的画特别有意思,你从某个角度看有立体感。本来画在地上的可乐瓶,你看过去,会觉得这个瓶子实实在在地立在那里。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你站在某个角度倒过来设计,这就是远见。远见要求你确立基线,逆向设计,然后才能创作出惊世之作。

以上讲的是如何确立目标。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目标、事业目标,另一类是生活目标、人生理想。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事业(career)不等于工作(job),有人说我要找一个八小时制的工作,这八小时我卖给公司,好好赚钱,八小时之外才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想最理想的状态是工作和事业联系在一起,最好的工作是把个人志趣与赚钱相结合,每天上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家也许马上想到搞科研是最好的工作,科学的确是非常好的事业,也是很好的工作,好在哪里呢? 首先,你是自己的“老板”,你自己可以决定要去做什么,怎么做。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是玩。 国家给你付钱,,让你玩. 每天上班就是玩。 那有多好啊? 第三,没有固定的时间,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什么时间上班就什么时间上班。 第四,,你会到世界各地去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大学研究所,做演讲。 我一年要旅行好多次,在世界各个地方,你能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地方。并且可以追寻自己的兴趣,如果你对建筑有兴趣可以到世界各国去看建筑,你对雕塑有兴趣,就去欣赏世界各地的雕塑,你对民俗文化有兴趣,对音乐有兴趣,你都可以去学习,欣赏。

当然,不单单是我这样认为,里查德·费曼(Rchard Feynman)的观点跟我差不多, 费曼是一个很特殊的物理学家,他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与制造原子弹,他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贡献。别人推选他做院士,他不做,即便得了诺贝尔奖他也不做院士,他的书——《发现的乐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我觉得是研究生必读的。他说做科学是一种乐趣,他把科研看成玩耍,当达到这种境界就完全把事业和工作结合起来了。 我觉得他堪称科学家的典范,做科学不单纯是发表论文,而是追求对科学的兴趣,,并对人类社会作贡献.。现在很多人做科学是为了发表论文,因为论文是敲门砖,可以拿来实现其它的目标。 发表文章可以拿更多的钱,可以更有名更有地位,诸如此类,这是很可悲的。很多人这样去做,不光在中国,美国很多人也是这样。但费曼不是,他做科学完全出于个人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表文章,不仅仅是要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引用次数(citation impact)),甚至不是为了得到诺贝尔奖,这才是崇高而纯粹的科学。

我现在回过头来讲教育,教育也有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再具体些,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最近我花了点时间对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些研究,雪莉·蒂尔曼(Shirley Tilghman)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她原来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分子生物学家,后来成为基因组生物学家(genomic biologist),然后慢慢变成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最近五年,她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由科学家成为行政领导,再变成教育家,最后转变成思想家,也许你会感受到她思想的演化。最近我听了她对本科生做的一个演讲,在演讲中她提到本科教育的目标。她说,本科是人生很重要的阶段,它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你发现最喜欢、最热爱、最有兴趣的事情。第二个目标就是发现或者了解你的性格,通过教育你要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能否比较深刻的认识, 对你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大家考虑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远远不够。 譬如,我对自己个性长处短处的了解还是比较充足的,我的空间记忆(station memory)就很差,开车的时候经常开错,这是我的弱点。有时候我和朋友们私下也探讨,想想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个性是什么。 本科生教育的第三个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和技巧。

附:process I pp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255-320431.html

上一篇:剑桥游记
下一篇:鲁白讲座访谈: 1 华中科技大学109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访谈环节
收藏 IP: .*| 热度|

5 谢燕武 孔晓飞 孙根厚 蔡津津 littlejo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