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钻孔应变观测:地震预报

已有 3767 次阅读 2011-5-12 22: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预报

汶川地震后不久,我们发现了新的地震前兆案例。我感情用事地提出了一个期望。直到玉树地震,我自己又否定了那个期望。回顾这些年我发表的有关议论,这个期望,以及关于那种地震前兆普遍性的话,都被后来的观测资料否定了。

最近,听说以那个期望为基础的建议,也被搁置了。我其实有庆幸的感觉。

一个院士私下跟我说,这是一块肥肉。意思是爱吃肉的食客都会来抢。

肥肉没上来,仍然是一根骨头,让蚂蚁继续啃。

 

但是,我发表的关于地震前兆判据的文章,得到“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关注,将被译成日文发表在日本的《科学技术月报》上。我仍然坚持那些观点。

我也仍然坚持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汶川地震异常的看法。我还坚持认为玉树地震前玉树台钻孔应变仪没有观测到那种异常。

 

用钻孔应变观测来预报地震,至今仍然没有可靠的根据。对社会公众来说,这确实令人失望。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线索并没断。我们已经走了很多路,现在并不需要回到起点。我们原来以为前途很平坦,现在看到前面有高山大河,这不是我们的失败。正是我们进步了,才看到这些风景。

我们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要翻山过河。

 

姑咱台观测到异常和玉树台未观测到异常,都要作为事实来接受。由此得到的推论是:姑咱台观测到那种地震异常,不是简单地与到震源的距离相关,而是还可能与其特殊的位置相关。可以用人的脉搏打比方:沿着脉络,可以在离心脏相当远的对方摸到脉搏;不是脉络的地方,离心脏很近也摸不到脉搏。我们不仅要把观测点建在地震断裂带上,还要更进一步,把观测点建在断层端点或地震断裂带交汇点附近。按照断裂力学的理论,这些地方的应变变化可以达到很大,最可能被观测到。

记得前辈们早有这种看法。只不过那时的观测技术远不如现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443539.html

上一篇:钻孔应变观测:长处和短处
下一篇:钻孔应变观测的科技支撑项目建议要点
收藏 IP: 117.39.129.*| 热度|

3 陈辉 肖振亚 starwind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