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互联网:像大脑一样进化

已有 3732 次阅读 2009-7-20 11:28 |个人分类:互联网进化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互联网进化, 神经学, 科普创作

  作者:刘锋

  《百科知识》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科普刊物,也是我少年时代经常阅读的一本杂志,2009年5月,当百科知识的编辑向我约稿,希望我就互联网进化的观点写一篇科普性综述文章,还是感到激动和高兴,因为这本杂志蕴涵了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2009年7月,“互联网:像大脑一样进化“发表在《百科知识》7月(下半月),在这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过程,以及互联网与神经学可能产生的交叉研究。

     回顾撰写文章的过程,感觉科普文章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有着很大不同,第一要求作者对自己的领域很了解,第二要求作者用更通俗的语言描述,能够让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读者读懂。

  创作过程中一个被编辑要求修改的例子:

    我在论述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提出过程时描写到“互联网不可能直接与人的大脑连接。于是我们看到人脑的功能通过互联网个人空间被映射到互联网中。如果我们将电子邮件和网络远程软件的通讯功能也描绘出来,您看到它是否与右图中真实的神经元十分相似“

 

 《百科知识》  编辑提出了这样的修改意见“

1.人脑功能区的图,其分布可有依据?

2.互联网神经元与人脑的神经元对比图,能否提供更详细的说明,比如互联网中的结构是如何对应胞体、树突、轴突的,作用如何相似?因为我们的读者对此可能不大看得懂。

 

反思一下,果然感觉自己描述得太简单了,于是作了如下修改:

“我们之前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互联网不可能直接与人的大脑连接。互联网进化过程中,将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应对呢?我们知道知识管理对知识有一种划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例如老师把中国地图画在黑板上,并告诉大家它象个公鸡,这就是显性知识,另一位老师很会做同学的思想工作,但为什么能说服同学,她却不能描述出来,这种能力就是隐性知识。

我们对这种划分方法进行了扩充,将人脑的功能划分成1)共享知识区,例如你免费给人指路的信息。2)可交易知识区,例如医生的专业知识必需等你挂号后才能表达。3)问题区,例如你不知道如何解答某个数学难题。4)隐私区,例如你个人或几个朋友之间的小秘密。5)运动控制功能区,例如用筷子夹菜的能力或者用手指打键盘的能力。把这些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图四左边的人脑功能区。

你在新浪或者雅虎注册过个人用户么?如果有的话,你会发现你的个人空间里拥有博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箱和一些集成的网络软件,如下图右边图示。共享知识区对应了博客,可交易知识区和问题区对应了智力互动问答,隐私区对应了电子邮箱,运动控制功能对应了网络软件(参看图四右边)。于是我们看到人脑的功能被映射到互联网中。


 人脑功能与互联网个人空间的对应关系

       在互联网世界里,电子邮件和网络远程软件需要通过光纤,电话线里的数据通道与其他人或设备进行联系。我们把这个数据线路也描绘出来(请参见图五左图),您看到它是否与图五右图中真实的神经元十分相似,在神经学中,神经元的胞体是信息处理中心,树突和轴突负责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神经元的胞体,电子邮件和网络软件的远程数据线路对应了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

 

 

 

一次创作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最后,我要向《百科知识》杂志,特别是编辑尹莹莹表示感谢。

关于互联网进化论的更多内容,欢迎访问:http://www.intevl.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244530.html

上一篇:说话,趁我们还活着
下一篇:音乐,迷一样的东西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肖重发 苗元华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