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催化剂载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xiangyun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文

小小硕士也能做出好工作 精选

已有 21249 次阅读 2014-9-4 11:17 |个人分类:实验室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1年,我的学生制备出了石墨烯负载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从电镜照片上看,氧化亚铜颗粒大小约为4个纳米,而且非常均一。材料虽然好,但如果没有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性能的话,也很难在比较好的杂志上发表。一开始我们想用这种东西做光催化,结果试了光解水和有机物降解,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还是电化学出身的童希立博士加盟我们组后,才发现氧化亚铜/石墨烯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氧气还原性能。这一工作在Chem. Commu.2012)发表后,反响还不错,目前已经被引用了40多次。我们也想继续在这方面做些工作,但一直没什么好的想法。

后来受到我的朋友──澳大利亚朱怀勇老师的启发,郭晓宁将氧化亚铜进一步还原成铜纳米颗粒,发现这种石墨烯负载的铜纳米颗粒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高效光催化硝基苯偶联。这一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2014)上发表后,我们才感到光催化有机合成可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有机偶联反应中使用铜、铜盐或铜配合物的有很多,这些反应通常需要消耗化学计量比的铜或铜盐。也可以通过均相催化过程实现上面反应,但需要比较复杂的铜配合物做催化剂。这些过程都有产物分离困难、催化剂难以循环使用等问题。也有使用多相催化剂的,但催化剂活性较低、稳定性欠佳。石墨烯负载的铜或氧化亚铜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开始满怀期待。

苯酚和卤代芳烃在碱性条件下生成芳醚是一类重要的偶联反应,铜、氧化亚铜以及氧化铜对这个反应都有催化活性,其中氧化亚铜的催化活性最高,但稳定性一直是个问题。既然氧化亚铜能在石墨烯上稳定存在,为什么不用氧化亚铜/石墨烯来试试这个反应呢?2013年秋天,有几个研究生从北京学完基础课回到组里,我给郭晓宁分了一个学生──翟兆洋,让他们做光催化合成芳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在室温下用光照,发现转化率比较低,只有30%多。当升高温度到150的时候,光照下反应转化率接近100%。我们都很兴奋,看来光催化有机合成真是一个大金矿。要说明一个反应是一个光催化进行的,就必须在同样的条件下证明光照确实显著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可是,实验结果很令人意外。没有光照,反应也可以达到接近100%的转化率!重复了几次,都是这样,说明这个反应体系对光不敏感。翟兆洋看到师兄做光催化在Angew. Chem.上发表了文章,就觉得光催化很创新,现在发现自己做的反应不是光催化了,就有些泄气。实际上对化学反应过程来说,实现目标产物的反应条件越简单越好。

思想通了,干劲就足。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翟兆洋的文章被Catalysis Science &Technology 接受发表了。对于一个小硕士来说,在进入实验室刚好一年的时候,就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应该祝贺!


相关论文:

Zhaoyang Zhai et al., Graphene supported Cu2O nanoparticles: an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C-O cross-coupling of aryl iodides with phenols, Catal. Sci. Technol, 2014,4(12):4196.


下载地址: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uthorreprints/
Maun. ID: C4CY01048E            
Password: 78915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32-824899.html

上一篇:祝贺课题组三位同学顺利毕业
下一篇:阴极电化学剥离制备氢化石墨烯
收藏 IP: 159.226.156.*| 热度|

31 张雪峰 蒋敏强 覃勇 孙学军 李学宽 钟炳 武祥 梁洪泽 武夷山 王晓明 黄永义 刘立明 林超峰 庄世宇 廖晓琳 徐耀 唐小卿 张强 郭战胜 张忆文 李孔斋 童希立 薛宇 穆仕芳 李璐 李鑫 陈绥阳 杨如意 shenlu eastHL2008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