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探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人为峰 向大家报告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和心得。

博文

试评“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

已有 3378 次阅读 2008-8-1 17: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中医, 历史, 科学, 发展

       leonard先生在本人的博客贴文: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从全文看来,该文只有两个可能的目的:或是宣泄对中医的极端仇视,或是为最初的反中医言论在捞“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该文试图认证只有源自希腊的科学才是科学,其他的都不是科学了。那末,我们首先应该定义好“科学”,否则,我们就在浪费时间。如果把“科学”限定在leonard先生所试图定义的“科学”,或说成“西方科学”,我不得不承认中医不是“科学”,西医才是“科学”,因为中医没有与他所定义的“科学”有任何“血缘”关系。当然,照此推论,除古希腊文明有“科学”外,其他文明(甚至称为“文明”也不对)不可能有“科学”。

       按照这种推理继续下去,西医也不能称为“科学”,西方古代医学也曾认为人体是由4种物质组成的,古中医至少还认为有5种物质组成!至少比西医更接近实际情况吧?不考虑“血缘”关系外,是否比“西医”更科学?!

      如果认为“科学”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总和的话,具体到医学,只需要抓住其“疗效”即可,所谓的“疗效是关键”。疗效好,说明其诊、疗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抱住古人留下的学说不放,中医不需要发展,而是我们要加倍地努力,对“中医”也是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一步研究。

      有此而引出另外三个问题:(1)在争论中医是否科学的时候,争论的双方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中、西医对立起来。其结果不仅是双方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把争论的焦点给转移了,演变成无休止、无边际的争论。实际上,除了浪费参加争论的双方的精力外,不会有任何结果(争论并不会“理想”地向“越争越明”的方向发展,科学史上的多数重大进展都不是靠争论解决的,而是靠实践)。(2)不要只盯那些细枝末节的、非主流的东西,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庸医甚至谋财害命的“医”都会存在,非科学的东西永远难以避免。中医的“江湖医生”很多,这反而说明中医本身的有效。试想,一种伪劣产品怎能出现假冒产品?而西医中类似“反应停”的药物也不时出现。这些都不是否定中医或西医的理由。(3)正确地对待“概念”与“假说”:假说与理论并无绝对的界限。对待中医中的概念,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如对于“经络”,虽然目前在解剖学上尚未发现其具体结构和“科学”地揭示其机理,但它的“感传”或时髦地说“信息传递”确是不争的事实。本人目前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也充分地证实。实际上,随着功能成像和对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输入,初步揭示经络的曙光已经出现。如果我们把中医的概念与理论作为一种假说,不要仅仅限于字面上的意义,或简单、机械地去用生物、医学的概念来对应,就像计算机中的0、1两个“数字”一样,此时的“0”并不代表“没有”,“1”并不代表一个,而是蕴含不可穷尽的意义。对经络机理和中医征候的详细看法请浏览本博客的其他拙文。

       然后,我们应该“科学”地、历史地对待“科学”。现在的“科学”也不是已经发展到头了,如早年的“遗传因子”到现在的“基因”,未来的......,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承认科学是发展的,就不能以现时的“科学”对符合实际理论去判为“非科学”。只要“科学”地、历史地对待“科学”,我们就能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医。如果“迷信”科学,盲目地崇拜科学,其结果与迷信并无二致。实际上,可能对社会、对群众、对科学本身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也是我对给中医扣上“伪科学”帽子的人感到严重不安和不满的原因。

      最后,最不能同意的是该文的观点:“中国公众由于民族感情而对中医
中药的拥护并不能为它在科学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当然,由于对科学的愚昧无知而支持中医就更不能了。”虽然受西医和江湖医生的双重夹击,中医仍然生存到今天,而且仍将存在下去,否则,就没有“反中医”派们的不惜余力地如此攻击:众多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去拥护中医,这些中国人也包括数不胜数的高层次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该文作者把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成是狂热而又迷信,在思想已经大为解放的今天还有此等言论,再一次让本人怀疑leonard先生该文的动机。基于上述看法,本人才认为leonard先生只有两个可能的目的:或是宣泄对中医的极端仇视,或是为最初的反中医在捞“最后一根稻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4-33932.html

上一篇: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文/leonard)
下一篇:再评“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