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茂伟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Lushgry 专业打造学术型&科研型人文社科类个人博客:博采众长,客友至上!

博文

“因噎废食”效应之于整治煤矿等安全事故

已有 3346 次阅读 2010-4-2 14: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矿难, 安全事故

在“论见”中“亮见”
在“得道”中“得到”

煤矿、疫苗、交通、食品等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屡整不止、屡战不胜,性质之恶劣、后果之严重、场面之悲壮足以使人触目惊心、目瞪口呆、深恶痛绝!诸多机构、诸多媒体、诸多专家均在问:为何难以根治、怎样做才得以根治?观点、意见、建议、政策、措施、方法、手段等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然而还是无济于事,事故恰似高频率发生、越来越恶劣!为何?

老子“无为”的智慧不是消极地不去做,而是为了防止不好的行为之产生、恶劣的后果之发生要积极地去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不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今天的我们有这样的智慧用在整治煤矿等安全事故上吗?

“因噎废食”总让人想到怕事而不敢去做,但是其中有一点倒可以让我们反过来想想:既然有可能会噎着或被噎了或噎住了那就不要食、不去食、不要往下咽、不要硬咽,否则那不是自找苦吃、自寻麻烦、甚至找事、找茬、找死吗?

恰巧,这次河南伊川“3·31”矿难事故本来是发生不了的,因为这家煤矿还处于整顿阶段,但就是有人、有领导、有老板敢去做最不应该做的事!最可恨的是,这些决策者可能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出风险、会出事故但为了经济效益、为了利润、为了卖钱、为了政绩也要这样做,管它生命不生命的、管它出人命不出人命的!试想:如果决策者们意识到并做到:生产的条件还不成熟、该做的事情好还没做好、一些预备或先前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我们不能够做一些跨阶段的事情、不能够做一些明知道要出差错的事情、不能做一些不要命的事情!果真如此的话,事故是不会发生的。

这里或许有个“因噎废食”的效应,即明知道办不好的事情、明知道要出差错的事情、明知道不该办的事情、明知道条件和时机都还不成熟的事情、明知道管理或监管不到位的事情等等那就不要做、不要下命令去做、不要让他人卖着命地去做!

一个企业在所有环节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环节把不好关、达不到要求,这样的企业就不要生产它打算生产的东西、就不要开工建设它要做的项目和工程、就不要逞能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一个监管机构如果没有能力监管住、监管好它要监管的就不要让它去监管,一个领导如果守不住自己的职责和良心、戴不正自己的乌纱帽、挡不住名利和欲望的诱惑,那么这个领导的位子就别让他(她)坐了。有些人、有些组织和机构,明明知道会“噎着”,但也会去“食”、往下“咽”,结果噎着:卡了、喉咙出麻烦了、食道出乱子了,可知道这也是人的关键部位!

整治和预防安全事故,再小的环节、再小的细节也要阻挡住去做、去办不该办的事,就是因为怕出人命、怕出事,就是怕被“噎着”啦!有人会说,这不是“因噎废食”吗?那又何妨!对于,法国空客坠毁事故,如果先前做到了万无一失,如果发现了问题不再继续飞,飞机还会坠毁吗?固然,已经不能如果了!

为了不失去、不摧残人的生命、为了保住和挽留人的生命、为了捍卫人的生命的神圣和生存、生活的得权利和尊严、为了整治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因噎废食”是必须的,这样的效应是需要的!

不要相信什么意外,其实在安全事故上,根本没什么真正的、实质的意外可、而言,因为除了天灾之外,人间的最大灾祸就是人祸了!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外之祸,因为何为意外、为什么会有意外、什么和谁制造了意外都是有待查实和印证的,相信绝大多数的意外都是人为的,还有极少数意外是客观规律或客观事物造成的,而这样的极少数的意外是完全可以归为天意和天灾的,但无论如何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外之祸而言,如果有那纯属借口和推卸或推诿!

“因噎废食”效应之于整治煤矿等安全事故的意义就在于:为了防止和制止人祸的产生再大的项目或工程哪怕有再小的问题、再小的细节或环节之故也不能上、也不能开动!再者,人的能力和品行、条件、环境、时机上的不足就更不能去办了,而打着能赚很多的钱、能捞很多的利、能干很大的政绩的如意算盘但不顾人的生命的事是绝不能做的,更不能让其中的所谓的领导、老板等为所欲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658-308336.html

上一篇:又该是走“从农村到城市”之路线的时候啦
下一篇:“气体食物”:我的一个幻想……
收藏 IP: .*| 热度|

2 朱志敏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