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牧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红色牧师 学术论述通俗化 严肃话题生活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海龟理论土鳖化

博文

十年回顾·中共高层领导集体治国理政 政治篇

已有 5117 次阅读 2012-10-19 19: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政治

             十年回顾·中共高层领导集体治国理政

                          战线篇:政治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回顾中国过去十年的政治变化

 

引言:讨论中国十年内的政治变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首先,政治这个名词概念的内涵太过丰富。政治既可以是民主问题,也可以是养老保险和政府将自来水供应权承包给谁的问题,其内涵的广阔,实在难以用一篇文章全部囊括;第二,中国政治有着太多的独特性,所以用“中国特色”来形容我国的政治生态,西方的政治理论不可以轻易的套用在我国的实际状态中,使用任何西方的政治思想,都要先针对中国国情进行具体的改造加工;其三,中国政治有着太多的变化,但是能够深刻且全面反映中国近些年来政治变化的文章资料却少之又少,可见国内对于中国政治走向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刻,往往有一定的时代延迟。所以,在写这篇归纳中国近十年政治变化的文章时,我不求文章内容的包罗万象,但求抓住一些值得挖掘的细节,慢慢剖析,大致梳理出国内政治的大致走向。

    一、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是政治生活方式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和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如果不具备民主的政治特征,就是不够格或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十七大报告把“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报告的十二个组成部分之一,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集中表现在三个领域:党内民主的发展、基层民主的普及、协商民主同票决民主的协调发展。

    (一)党内民主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唯一执政党,如今已经有超过7000万的党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党。如何是使这个党保持先进性,如何使这个党保持较高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是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已经成为了很久以前的事情,而改革开放带给中共的政治红利也在一点点的减少,腐败问题和执政合法性问题时刻都在困扰着这个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内部,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政治思想培育工作,最典型的就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运动,先进性作为一个概念,很好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党员和群众的差别在哪里,通过“保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共的思想统一和党员的自我认同问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能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对中共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共党内的秩序和效率,对于整个中国的民主化改革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可以说,党内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通过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党内民主的执行形式的持续完善,中共党组织、党员代表大会,党支部议事制度、党委会之间的有效联动,整体构成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立体网络。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党员代表大会的集体科学决策,议事机构的民主讨论,党委会的高效实施,使党内民主的理念在党内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二)基层民主的普及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已经悄然实现了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我国实行基层民主的组织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最主要形式,是由村民通过选举成立村委会,制定具有当地约束力的文件,实行自我管理。在我国,农民占人口总数的70%,约9.1亿,而中国城里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0%,约3.9亿,村民自治的普遍实现意味着我国已经有大半的公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民主权利,他们通过对民主权利的直接行使,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其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最有效途径。

美国政治学界曾经认为中国基层民主的实现,会促使中国发生快速的政治民主化革命,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实际上,美国学者的推论是以美国人自身的经验为基础的,美国的民主是自下而上的,基层政府让渡自身的部分权力给联邦政府。而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所以基层民主的普遍实现并不会对中央集权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调发展

纵观西方的政治思想史,从古希腊开始,票决民主就成为其民主形式的主流,所谓票决民主,主要指公民通过公投、创制、复决三种形式实现政治行为。近十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在国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公民对票决民主形式的渴望更加强烈,但实际上,我国的民主形式更多表现为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则表现为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以公民参与意见讨论并最终达成协调一致的形式来实现政治目的。

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公民对政治事务的直接参与,而票决民主则更偏重于找到代理人来实现间接民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根基相连的,因而,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融合才是中国民主法治的正确方向。虽然两者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票决民主作为一种成熟的决策方式,正日渐普及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也一直以较好的形势发展着。

    二、国家职能的明晰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虽然没有巨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平静的表象之下,是政府和人民对政治理解的更加深入。

对于我国政府来说,过去十年是思想上快速改进的十年。过去,我国政府的职能偏重于政治职能,而忽视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但是近些年来,政府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最显著的是防腐拒变的行动仍然在持续,为了应对腐败,政府加强了对公款消费、公车购置和使用、公款出国等行为的监管,虽然这些行为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表现了政府根绝腐败的决心和努力。同时,政府对于自身内部的管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好的例子就是近些时间正在开展的“治庸治懒惰”活动,腐败是公务员失去职业道德的表现,是公务员绝不应做的事情,但是慵懒问题却没有严重到同样的程度,所以长久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治庸治懒”工作的展开,从深层次来讲是政府对自我管理认识的加强,不再是只有做错了才要惩罚,公务员不认真工作也要列入惩罚的范围内,这种严格管理的标准开始接近于公司的管理方式。

除了政府自我管理日渐成熟以外,中央政府在决策的考量上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以美国为参照,他们的国会议员会受到来自公民或者社会实体的压力和支持,以便这些议员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人。我国虽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频率低,且人大代表也多是临时代表,所以不可能同西方议会一样发挥作用,我国政府的决策主要参照的是专家的意见以及决策圈内部的协调和斗争。不过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上,开始慢慢地考虑公民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甚至在部分问题上,公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愿才是影响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比如在房价问题上,国务院就站在了购房者的立场上进行调控。

最重要的例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制定,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物权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部分物权归属方面的混乱,人民群众急切需要政府从法律层面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为了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316日通过《物权法》,并于2007101日起施行。正是由于政府对于公民诉求的理解和听从,才能让这部法律横空出世,在法律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除了《物权法》以外,政府对公民工作、医保、退休保险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三、政治权利意识的复苏

如果说过去十年间,国内政治生态中最巨大的变化是什么,那一定就是公民对自我政治权利理解和渴望。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这样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问题上。”不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令世界震惊的发展。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温饱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过去,国人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忌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今,在政府和人民积攒了巨额财富的情况下,国民的政治思想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2010年,一个名词被写进了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它就是“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有着本质的不同,包容性增长在追求着经济的增长和积累的同时,更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要求缩小贫富差距、保护环境、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可以说,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与社会中的诸多热点问题相对应队伍。可见,公民社会正在崛起,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正在慢慢显现。

近十年来,公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除经济以外的地方。首先是成千上万的NGO组织正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起来,这是由于公民开始将自己的热情和经济积累,逐渐投入到自己认可的事物当中,所以NGO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事情,而且一些成熟的NGO组织已经开始在环保、教育、养老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一些传统的政治思维的影响,中国政府对NGO并非极为热心,但也没有完全封杀掉他们发展的路径,更多的是放任态度,如今政府也在慢慢地适应着这种改变并试着与NGO组织进行合作。其次是公民对自身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重视。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用合法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例如近期公民对于电价调整听证会热议,就说明公民已经意识到自身对政府行为有质疑的权利。诚然,如今公民可以使用的政治参与渠道虽然很少,但是公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权益同侵犯自己的人对抗。

四、互联网浪潮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近十年来中国政治的最大的“搅局者”——互联网。过去的十年,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急速上升的十年,互联网带来的不单是经济领域和娱乐界的革新,也带来了中国政治领域的一次地震。

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的,依然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个主体。政府作为网络时代的适应者,也许是最后搭上网络快车的人,但是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首先,政府对公民互联网的活动是采取默许态度的。虽然有很多技术和思想上的管束,但是政府并没有扼杀网民的活动,特别是网民反腐败、爆料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活动,网民作为互联网时代呼风唤雨的群体,他们发明了一系列讽刺政府不当行为的词:跨省追捕、喝水死、查水表……有些是有据可循的,有些大致是猜测而出的,但是对于网民的这些活动,政府没有采取制止和扼杀的行动,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同时,中国政府在互联网上实现了部分网络办公的能力(电子政务),还开通各种官方平台来宣传政府政策,直接与民众沟通,这是政府与时俱进,推动自身发展的体现。

回望过去的十年,中国的政治看起来也许风平浪静,但是在这风平浪静之下,是政府与公民观念的巨大改变,在这潜藏的暗流中,中国正为自身政治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准备和制度基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相信,中国政治的明天,会更加透明、高效、民主。

 

执笔人:褚本立、唐姣、沈晨   

修改人:韩翠萍

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49-624313.html

上一篇: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姚依林
下一篇:“布衣参事”:政改中的一支奇葩
收藏 IP: 218.199.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