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有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vidzsguo gone with the wind

博文

向蔡树棠先生学习什么 ——写在送别蔡先生这一天

已有 6276 次阅读 2008-6-22 12:33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向蔡树棠先生学习什么
——写在送别蔡先生这一天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戴世强


蔡树棠先生走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走了,一位充满睿智的长者走了,一位性格鲜明的智者走了。带着壮志,带着智慧,带着遗憾,带着留恋,永远地走了。

斯人已逝,而他留下的财富永存。在与他告别的这一天,作为学术后辈,我们应当反思:我们应向蔡先生学习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锲而不舍、钻研学问的敬业精神。

他自小喜欢读书,喜欢独立思考,科研工作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从不迷信书本,从不崇洋媚外。自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周培源先生在新中国的“开山门弟子”,他深得周先生的学问和学风的真传,他投入书海,读遍了所有有关湍流的经典文献和近代著述,并且不断扬弃谬误,创立新说,在湍流模式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

他历来认为,做力学研究不能关在“象牙之塔”里,走出去,海阔天空。为了研究泥沙水流动力学,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黄委会、淮委会、长研院、北科院、南科院里经常有他的身影,因此得以揭示泥沙沉降、迁移的基本规律,他与老周先生(蔡先生的周培源院士的称呼)合写的几篇论文成了经典性文献。他一贯主张,对所研究的力学、物理和工程问题,必须从现实中吸取灵感、提炼问题,必须掌握相关的基本数据,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他不惜四处奔波。他平生著述数量不大,但篇篇有创新性,平时深恶痛绝炮制“垃圾文章”的陋习。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刚正不阿、实话实说的处世态度。

他从不趋炎附势、人云亦云、阿谀奉承,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直言不讳,坚持到底,撞到南墙也不回头。1950年代初期,他协助钱伟长先生在中科院数学所办力学研究室,对钱先生非常佩服,反右时期,别人让他批钱先生,他认为老先生没错,三缄其口,他自己也直抒己见,说了不少不合时宜的真话,因此被发配到安徽大学,但他无怨无悔,秉性不改。他了解学界、政界的一些人物的底细,从不隐讳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们显赫一时,他对他们的褒贬依旧,照常对他们嬉笑怒骂。


第四,我们要学习他关注学生、提携后进的无私态度。

他教导学生注意大局观,从把握问题的实质性要点入手,教诲他们“抓大放小”;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学术上揉不进一点砂子;对于关键性问题,总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有机会就带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结识学术名流,学习别人的专长;对他们的论文总是反复推敲,从不轻易放过门。因此,他带的学生个个学有所成。


最后,我们要学习他勤谨俭朴、简单平易的生活作风。

因为埋头做学问,他不修边幅,穿着随便,远近闻名。破旧衬衣、退色的中山装、黄色解放鞋……,几十年不变。可以说,在本校本所,他是模样最不像教授的一位大教授。


总而言之,蔡树棠先生是一位优点多多的“性情中人”,在一篇短文里无法尽述他的高风亮节,待日后再细细回顾、总结吧。


蔡先生,一路走好!

(2008-6-22 9: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547-29961.html

上一篇:人生,从这个暑假后重新开始……
下一篇:我与一位年轻教师的匿名对话(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