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ech

博文

科研或教学?这不是问题 精选

已有 10740 次阅读 2015-7-28 22:28 |个人分类:教学感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大学, 科研, 教师, 教授

科研或教学?这不是问题 


《解放日报》2014年8月8日第5版评论版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8/08/content_2070.htm 


■陈 杰

  日前一则有关清华大学解聘某教学口碑好但科研不过关的教师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本报曾于8月1日刊发评论《先别忙着否定“非升即走”》)。现在的大学是否只重视科研不重教学?如何看待科研与教学的比重?上海财经大学陈杰教授给本报来信,结合其在一线教学的工作体会,谈了几点看法。

  现代大学,尤其是现代研究型大学,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职责,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思想引领(社会服务),三者缺一不可。研究型大学必然以知识创造为安身立命的基本点,一流大学的标志是能在思想上引领民族乃至世界。如果在这个方面不存在异议,那么就意味着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都要强,有一个方面不过关都不行。就清华事件而言,本来讨论的问题是,大学能不能解聘科研不过关的教师,一些媒体却把讨论命题偷换成大学是否只要科研不要教学,这完全是混淆视听,误导讨论的方向。
  评价研究型大学中某个教师合格不合格,当然首先看科研成果和学术潜力。一方面是因为教学绩效难以有客观公正准确的衡量指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科研体现能力,教学反映态度。教学是门艺术,需要漫长探索,经验积累。
  曾有知名大学教务长对我亲口说,虽然基于工作本位大力强调教学重要性,包括要求教学指标进入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指标云云,但也深知,能做好科研的教师,做好教学只是一个态度问题,但学术训练不扎实、只会做教学的教师,想从头做好科研就比较困难了。国内现在有不少教学成果奖,分量还很重,但实际上有机会获得者不是领导,就是权威。这足以说明,大学职称晋升,以科研为主而不是教学为主,才是对大学青年教师更有效率也是更公平的鉴别筛选机制。
  部分媒体记者因为看到大学现在比以前更加强调科研,就推论出现在大学不重视教学只重视科研,教师们心思全部都在科研而不是教学了,教学比以前认真程度低、教学质量差,这是很荒谬的逻辑。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大学比以前大学对教学更加规范更严格,现在的大学教师,在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参与科研激烈竞争的同时,来自校方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考核一点没有减轻,往往比前辈们加重许多。这只能说明,现在大学教师入口把关更高、对自己更有事业心、对学生更有责任心,当然压力也大得多。越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越规范、教学要求越高,越是科研出色的大学教师,越是在教学上有进取心、有想法有激情、越是能让学生从内心敬佩和尊重老师。
  大学教师在学生培养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很多论者提出,大学的首要职责是培养人。笔者对此有一定的保留意见。大学确有人才培养的功能,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成长,首先是内因,外因中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的分量也很重,各类学校的作用不能过度夸大。尤其到大学生阶段,学习好坏本身主要是个人事情,主要取决于个人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大学教师在这个过程的作用其实有限。大学老师教学上需要尽职,但如果还指望靠大学老师像高中老师掰碎了嚼烂了一口一口喂进去,则是对大学教育的误读。
  此外,从人才培养这个角度,也需要大学教师们做好科研。教学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更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社团、参加课外科技创新与社会调研考察、参与实验室活动、做教授的科研助理,这些都是很有作用的成长经历。大学对大学生成长的责任,主要在于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形成正面激励机制和养成良好学习氛围。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大学教授们以身示范,积极进取,以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成长,让学生从内心敬服,找到人生成长路径。如果大学教授碌碌无为,思想枯竭,缺乏革新,只会照本宣科,即使像保姆般嘘寒问暖、关心学生生活起居,也难以正面激励引导大学生成才进取。
  鉴于以上所说,大学要不要教学,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大学区别于研究所的特点就是有教学任务。但大学区别于高中的特点又在于,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教科书宣读,而必须是由站在知识创新前沿的人来进行传授。大学教师,科研教学缺一不可。当今中国大学,尤其研究型大学,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完成对无法胜任新时期要求教师的新陈代谢。当然,同时应该做到人尽其才,人性化地为每位教师找到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合理归宿。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4477-908974.html

上一篇:考核教师,怎能沿用考核服务员的方式
收藏 IP: 124.77.83.*| 热度|

17 孙学军 杨大勇 彭真明 范会勇 黄永义 熊启林 曹俊兴 文克玲 葛素红 李孔斋 汪晓军 李卓亭 王安良 任秀红 ghzhou5676 biofans roone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