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l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

博文

又痞又俗的话题---海归海不归

已有 4239 次阅读 2010-9-3 04: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位又痞又俗的文人有个又痞又俗的比方---美国社会是个大便桶。目前在美国生活的国人算不算政府排泄的大便同样是个又痞又俗的话题,怎么讨论也不可能产生高雅的结论。社会制度下的游戏规则本没有多少优劣,人来到世间匆匆走一遭也就算追求那么一丁点所谓“幸福”的功利,在哪里感觉舒服就在那儿把生命消费掉是蛮天经地义的。拿自己说吧,本就是个又痞又俗的粗人,开始算个串门走亲戚的“访问学者”,很多年后依然赖在这里,两边走走都呆了些染上颜色的时间,聊点“又痞又俗”的话题。

中国是个充满生机的转型社会

中国现在很牛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拥有完全能够颠覆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巨额外汇储备。道路越修越宽,大街上汽车塞得满满的,高铁一个接一个的上。从大都会到偏远乡村到处是基建工地。人们把旧房子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楼房越盖越高,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但是,中国是个不怎么稳定,不怎么和谐的转型社会。一丁点小事也可能引发一场社会风波。中国人太勤奋,地底下的煤,矿物,山洞里的蛇,江河湖海里的乌龟王八老鳖只有能换人民币,总有人来收拾。掺毒的食品,奶粉,地沟油应该是任何政府都不容许的。人们要是以获得利益而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疯狂,也不是抓几个,判几个,杀几个就能解决的,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道德和信仰的问题。人们要是疯狂到这样的程度,不仅政府怕,人怕,上帝也怕。中国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频繁是特别值得检讨的。
中国是个充满生机的转型的社会,相信一切都将在折腾后趋向合理。如果你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也不太老,把幸福和快乐当成一个过程而不太在意结果,牛人和想成为牛人的人都可心动一把。中国是个看不懂的社会,政府天天喊引进,实际到具体时就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不是政府的排泄物,也可能会是具体单位的排泄物。

美国是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美国目前日子不好过问题蛮多。天文数字的外债,失业率蛮高,枪支泛滥,枪击案天天有,奥巴马的领导能力也不敢恭维,但是美国是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
美国有权势的官僚和有财势的富豪不仅不会网上晒富,也不仗势欺人,而且每四年还要巴结穷人们一次。穷人们也不仇富。美国实际上有很多工作机会,社会福利也不差。那些能够精确计算节约体力获得最大利益的穷人们心安理得地让上帝养活,反正比天上的飞鸟高贵。就算有些体力过剩,也就自家门口打架斗殴,舞枪弄棒。在美国生活的穷人是蛮幸福的,只要不吸毒,垃圾食品能喂得越来越胖。在美国的国人都是些不惜体力精打细算获得最大利益过日子的人。不折腾,不赌钱,贷款买栋治安好点,有个小院子,直至有个象农场那样的大院子的房子,被劳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也不太差。
不过奥巴马的医疗改革点子差。让那些养尊处优,人们爱恨交加的医生工作机会变少了,收入也减少了。穷人们没钱只好等待死亡,中产阶级可能只好把终生积累为保命乖乖消耗掉后见上帝。当然对大富大贵者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您在国内通过合法或不怎么合法途径挣了个不菲身家,或者身强体壮,国内干活拿不到工钱,英文从ABC开始,工作从中餐馆开始,都可以投奔大海。美国真象大便桶。花钱偷渡就免了,把命都陪上不值。
美国也是个和谐的社会。美国满大街都有活雷锋。人与人间的关系虽然冷漠,也会勉强挤点笑容。如果真有点麻烦,肯定有素不相识的雷锋不要报酬帮你一把。美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处理的真不差。美国大部分的房子木头做的,自己的树不砍;美国人消耗掉约一半的石油,自己的石油也懒得采,墨西哥湾灾难后会更谨慎。中国人垂涎的美味,野鸭,野鹅,兔子梅花鹿就是不怕人。你花钱买个执照打猎还有动物保护组织的人抗议。要是生点怪点子偷猎换DOLLAR,不给动物保护组织的人打死,也会罚得你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海归海不归

咱是个又痞又俗的粗人。虽然小时候也被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动得一塌糊涂过,目前对那些为理想为宗教默默奉献的人充满敬意。海归海不归根本就与高尚和信仰没有关系的事。有段时间特别想回,现在也些想,所以一直没有考虑换国籍。当然换了国籍也与这些没有关系。能够回来分享国内生机勃勃,机会多多的成果是很功利也很实际的理由。在中国获得认同除了个人能力外的变量比美国多蛮多。众多象自己这样能力一般,可资利用的变量几乎没有的人会更难。
中国是个生机勃勃的转型社会,应该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但什么样的人都过剩的地方。如果还没有老到等待上帝接见的时候,要是了无牵挂,把生命定位在一个过程而不在乎结果回到那文化熟悉的地方把剩下的生命消费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海归海不归真是个又痞又俗的话题,是个严肃与不严肃都无所适从的东东。怎么舒坦怎么整吧,反正没有理由,反正没有结论,真的又痞又俗。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298-358790.html

上一篇:车与人生
下一篇:方舟子现象与中国学术文化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何士刚 耿文叶 贺天伟 唐常杰 王随继 zhaohuihui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