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再谈对核电不能因噎废食 精选

已有 8799 次阅读 2012-3-10 08:1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blank, class, target

    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的一周年日子到了,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朗,这个事故应该说是天灾加人祸。尽管确实是地震和海啸,但是核电站对待灾害预报的态度呢?他们的应急计划呢?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都是在不断的事故教训中学习和完善的。全世界的核电工作者就是在不断地从各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潜心研究,以改进和确保核电安全,使核电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在这一年中,世界对福岛的事故在不断地研究,就和对待前面几次大事故一样。

核能用于发电最早可以追述到1955年,低功率的核电站陆续在前苏联的奥布宁思科,美国的希平港,大不列颠的Calder Hall 和法国的马库尔建成投产。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了节约各国的煤资源,特别是在70年代初爆发的石油危机,促使了核电在世界上的普遍应用和快速发展,到1985年,全世界的电力的13%来自核电,当时已有了370个堆。那时,日本有了14个堆,其中包括去年出事故的福岛1#2#,台湾有3座,韩国有4座,这些电站为他们的经济兴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外的是,1975328,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沿河建造的三里岛二号机组意外地发生了重大事故,这是20年来一直在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电能的核电事业中的第一次大事故:设备故障加上人为操作错误,导致堆芯由于失去冷却水多达几个小时之久,数千吨的高放射性一回路水通过稳压器的泄压阀进入整个反应堆厂房(即安全壳内)。这次事故多亏安全壳的完好和堆芯通过泄压阀泄压,没有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甚至没有对厂区产生影响,也就没有引发外界的持续关注,但是却震惊了整个核电行业,让核电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核电站的安全。在美国,由于资源不是那么紧张,核电的整个建设被暂缓。但是,从70年代初就把核电作为国家电力主要来源的法国,却下大气力全面研究了自己的核电建设,制订了三里岛后行动计划,检查了整个系统设计,确认了安全壳的重要性,在堆芯冷却系统的备用和冗余方面做了修改和调整,特别完善了人机界面,建立和控制室环境完全一致的定期培训操作员的模拟机房,在主控制室内建立了由安全工程师掌控的安全岗位等等,此外,重新检讨了事故的应急机制,确定了1000kwe的核电站距离大的居民点至少30公里等原则。所有这些,得益于他们从一开始制定的核电系列化的政策原则,经验被应用到所有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中。到1985年时,法国的核电已占全国电力的70%

正在大家开始核电新的征程时,1985年位于乌克兰境内一条大河边的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不可思议的堆芯大爆炸,这是一个一直拥有良好运行记录的核电站,正在准备停堆大修,却没有想到,横着杀出一个由电气工程师安排的实验项目(这个项目是否经过严格审查和批准,不得而知),主持这项工作的电气工程师没有一点堆的知识,致使堆芯越过了它的安全点,功率不可控地急剧上升,控制棒来不及下落,堆芯大量的蒸汽聚集,无法冷却,最终在4秒钟之内发生爆炸,而没有安全壳的苏联的石墨水冷堆中的放射性连蒸汽带水冲上天空,石墨燃烧,放射性被气流裹挟,直向北欧芬兰等地飘去。可幸的是,前苏联的中央在得知此事件后及时调运和空投了大量水泥硼砂铅粒,建成了一座石棺,在河边建起大坝,使河水没有受到污染,同时迅速撤离周围居民到30公里之外,撤离的组织连报道此时件的西方记者都惊叹。这件事在民众中引起的恐慌要远超过美国三里岛事故,原因是事故造成了民众的伤亡和后遗症,同时也越过了边界。这次事故更加强调了安全壳的重要,苏联没有安全壳的RBMK型反应堆被彻底否决,同时,操作人员的素质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但是,这次事故对法国的压水堆核电站的冲击并不大,对三里岛的事故后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核电站是安全可行的。

我国也就是在1985年开始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吸取了前面事故的教训,大亚湾的建设做到了一丝不苟,每一个建设者在面对香港人紧盯不放的密切关注的形势下,在面对国家首次大笔借债还款的重压下,在意图通过努力学习,今后能自主建设自己的核电站的思想指导下,在法国电力公司怀着绝不能让大亚湾出一点事故而影响法国核电建设的思维下,大亚湾的建设可以是一件精品,成为后来者的参照物,在一个小山包上建成了质量一流的发电站。那里,在20公里范围内没有地震活动带,同时,直线距香港50公里,据深圳45公里,都在30公里以外。

                

 原始地貌

                      

                           原山包削去,平整出约50公顷的土地

                        

                            1992年建成的状况,竖立在那片50公顷的地上

                           

                            原工地旁的施工准备地成了一片绿化地

从大亚湾开始,我们建成了秦山二期;连云港一期投产,又开始二期;岭澳一期建成后开始二期,辽宁的红沿河,福建,安徽,阳江,台山。2000年开始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各地追求GDP的思维,许多地方开始渴求更多的电力,包括内地湖北,湖南等等。我国的核电同期开工项目居然列居世界第一位。这不能不让人担心。核电建设的建设队伍需要有良好的素质,设备的制造厂需要有专门的资格。在世界上,真正具有核电设计,建造和各类不同设备具备供货资格的厂家都是可数的,中国有这么大的实力吗?,力学习下亚湾出一点事故的重要站来的伤害

就在这时,日本发生了福岛事故。

这次事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冷思考:许多项目暂定了,核电公司开始埋头于已经在建的项目,国家暂停新项目。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呼声,有些人提出不建核电站,不用核能,有些人则提出在中国只在海边建核电站,不主张在内地和河边建,如此种种。

福岛的事故是,地震没有摧毁反应堆厂房,而是外电网断了,继之而来的海啸淹没了应急柴有机房,可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业主和日本的安全当局的应急计划呢?事先居然毫无打算!在拒绝外援后原来的自己的柴油机的接口居然不配套,失去了堆芯冷却的时机,我们还不知道,60年代美国代为建造的沸水堆,其堆芯事故状态下的卸压和除氢是如何考虑的,以致导致最后的爆炸和安全壳的破裂。海水冷却应该是最后不得已之举,大量高含无机盐类的海水一旦进入堆芯,并与各种不锈钢设备接触,不仅更加快了腐蚀和破坏,也为污染的大量海水的后处理带来难题,海水回流,又污染了大海。吸取福岛的教训,不是海边和河边的问题,而是应急不到位的问题,是对待核电的安全态度的问题。

其实,核能的应用不会停止,听说,美国又批准要上一个新堆,俄罗斯也有新项目,法国的核电已经占全国总用电的80%,还向周边一些国家出口,法国丝毫不想改变既定的政策,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应急演习。这些国家的许多电站就在内地河边,为什么核电在六十年来得到这样的发展?就是有需求。强大如核电, 1kg核燃料可以抵得上火电7.3kg的煤燃料的这样的能源,加上世界资源分布不均和不能将资源全部耗尽,使许多国家仍然不放弃核电。中国的煤资源被挖的已经够狠了,再加上还多是含硫煤,锅炉排气必须经过脱硫处理。石油,中国已经是石油进口大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容量低;中国要发展,没有电是不行的,而核电确实是一种选择。

中国幅员辽阔,光靠在海边设电站,长距离地输送电,不仅中途高压电缆下不能搞建设,更何况沿途电压损失,是不现实的。说中国内地人口密集,其实沿海就不密集?在密集的地方,也有山谷,山包,,更何况中国是多丘陵地带,人口分布也不均匀,可以找到合适的厂址。

就如国外的核电站的分布状态看,多数还在河边,而且距离需求用电的地点不远。

 

核电的建设的关键是安全,而不是在海边还是在河边。不仅各个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周全,设备的制造质量要确保,还特别是对运行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和每年的反复培训,还必须和安全局一期制定周密的电站监控和应急计划。

为了建设的可靠性,国家需要减少品种,使核电型号系列化,便于统一质量。目前中国的核电不能说五花八门,也是各种各样。我们是使用电,而不是搞科研,样样都引进一些,这样不利于保证质量,不利于制定应急计划。台湾就曾有极为明确的想法:就是为了经济建设用电。这是目的,不成熟的,切忌不能轻易推广,必须慎之又慎。

这就是我的不可因噎废食的观点:要发展但是要慎重,不论是在海边还是在河边,都需要核电站,都需要强大的电力供应。重要的是要确保安全,具备一切措施,未雨绸缪。国家安全局要认真担负起对核电建设,投产和运行的监管责任,决不可有半点放松。这些都是核电得以在今后慎重发展的前提,也是我的观点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希望我们的核电工作者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下继续努力。

                                         

 



解析日本大地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0104-546071.html

上一篇:我也想谈谈关于核电站的建设。
下一篇:核电审批将又开闸,安全必须放第一
收藏 IP: 123.120.157.*| 热度|

19 杨远帆 张彦 贾伟 张伟 何士刚 张骥 曹聪 刘庆丰 陈安 戴德昌 李天成 吴吉良 占礼葵 许浚远 wgq3867 niming007 crossludo one包 xindaxiang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IP: 123.122.101.*   | 赞 +1 [32]李维音   2012-4-1 08:39
十分同意,即使风气好的时候,核电因为它存在特殊问题,也要量力而行,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放弃核电,有节制地利用核能是必要的,人民需要电,需要改善生活
IP: 59.47.9.*   | 赞 +1 [31]kexuefan   2012-3-31 20:33
现在社会风气不好,责任心下降,核电站太多,容易出事。
IP: 93.31.80.*   | 赞 +1 [30]裘恭昊   2012-3-17 16:08
最近出版了法电在中国三十年的合作历程的一本书,le chemin partagé,我觉得里面有一些观察很有意思。作者说,法国工程师发现中国的文化中避免人与人的正面冲突,负责A设备的技术员发现了B设备出现异常,在可能的范围内会先与B设备的技术员沟通,能私下解决了问题就不要上报,伤了面子。我明白在工作流程里这当然是禁止的,然而不知道实际操作中是否有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确实和东方的文化很合拍,却与核电经验反馈的文化很不一致。日本东电在福岛事件之前,也曾经被媒体曝光过上下一气隐瞒事故的例子。这与东方文化中特别怕丢面子的因素有关吗?您怎么觉得呢?是否中国核电发展需要建立适应自己的管理模式?
回复  我有这本书,书中有我的名字,作者曾采访过我,他们认为我曾在中外思想的碰撞中起过媒介或者说桥梁作用,大亚湾最初的起步确实不那么容易。而今我已退休,不了解电站管理的状态,特别是中广核之外的系统,我不怀疑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但是就我所知,中广核延续着大亚湾的运行管理经验,第一期的值班长负责整个公司属下的运行工作。法国经理的理念是:出了问题不准先责备第一线的人,而是检查管理者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事故的真相。譬如,有一次事故停堆,是清洁员主蒸汽管道间情节是触碰了某个关键继电器。经理部没有责备工人,而是改变了体系:所有的设备间的清洁工作都由经过培训的检修人员负责,一般清扫工不如设备间。我认为,中国不是要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而是管理者要认真学习科学的管理理念,广东曾翻译了法国为运行者准备的安全生产手册,有原子能出版社印刷出版,可以认真阅读。中国要前进需要改变许多自己的陋习,生产的严谨性要向德国人学习,核电的运行方面要向法国学习,这里没有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而是管理者的管理导向。而这却是个问题,不要出事就责备下面,这样下面就敢讲实话,这是第一人法国经理再三强调的。
2012-3-18 09:4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1.131.97.*   | 赞 +1 [29]hailang0   2012-3-11 12:43
"网上这样的议论会影响决策者慎重考虑"
可能会有一点影响,对于还肯上网听听民意的来说。说到民众的“盯紧”核电,我倒是觉得厦门人的素质很高,那边海沧投资区要建一个废物处理的大厂,结果厦大的教授等振臂一呼,百姓都动起来了,结果厂子被迁到了漳州。漳州的老百姓呢?没有人出头!核电这玩意关键也要老百姓“紧盯”,如果他们不想福岛第二。
IP: 60.171.124.*   | 赞 +1 [28]niubizationl   2012-3-11 11:49
坚决反对在内地建设核电站! 博主对国人的素质与技术素养太高估了!
IP: 114.96.22.*   | 赞 +1 [27]占礼葵   2012-3-11 11:27
呵呵,“拍马屁”非指您的文章,您的文章是实事求是的,支持!!!
IP: 59.71.224.*   | 赞 +1 [26]许浚远   2012-3-11 11:01
核电站能否健在地下或大山洞里?
IP: 61.131.97.*   | 赞 +1 [25]hailang0   2012-3-11 08:31
“我希望你提到的这篇文章能被上面决策者看到,但是改变很难”
“领导”们肯定会看到这样的文章,至于重视则未必。有的头脑里恐怕又有一个“独立自主”的魔障横亘在那里,要继续我行我素,直到“大跃进”而产生不可收拾的后果吧。
回复  再喝点问题上上面还不敢,就像当年大亚湾的建设,香港人真是盯得很紧啊,公司有多少人不断本地接待香港人。到今天香港基本用的全是核电,他们的蓝天和清洁的空气和这就没有关系:他们的火电平时多是压着火的。我希望我们的国人也能紧盯着核电的建设,何院士不就起了这样的作用吗?厂址周围的居民还得不断关注,就和香港不断派遣包括渔民代表团,纺织工人代表团等等一样逼的建设这哪敢有半点疏忽,这我在文中谈到
2012-3-11 08:5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网上这样的议论会影响决策者慎重考虑,据说能源部张国宝要发言,核电不能搞大跃进。此外选址一定要慎重,经过反复论证。
2012-3-11 09:09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4.96.18.*   | 赞 +1 [24]占礼葵   2012-3-11 01:46
应当争论个一二,也不反对建,要把坏的方面想好了,只要学者不拍马屁就好,不 为某种目的而写东西,呵呵。
回复  十分同意,问题不是拍马屁,是上面决策的要有全面的工程概念,不偏不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当务之急,我一个社会闲人只能点到为止。
2012-3-11 09: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走78岁的人了,没有一个单位认我,拍谁的马匹啊?"重要的是要确保安全,具备一切措施,未雨绸缪。国家安全局要认真担负起对核电建设,投产和运行的监管责任,决不可有半点放松。这些都是核电得以在今后慎重发展的前提,也是我的观点的基础。"我的话说到此,已经够意思了。
2012-3-11 09:14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0.12.143.*   | 赞 +1 [23]xiapu   2012-3-10 20:46
感觉核电就像是飞机,发生事故时很吓人,但贡献不可抹杀。何院士似乎什么都懂,院士应该限于很小很小的领域内吧
回复  何院士的那篇文章说核电不能搞大跃进,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也是这个观点,我只是人为还不能因噎废食,那不是开大门,只是还要用,但是必须慎重,只是部分沿海和内地,海边和河边而已。和原始是有影响的大人物,我的小文只是我的一点观点。中国的现实不能不用核电,前提是我文中已经说明的。
2012-3-11 08:4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92.30.172.*   | 赞 +1 [22]戴德昌   2012-3-10 19:08
这篇博文的电击量肯定抵不过何祚庥的那篇大跃进文章       真理还真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回复  我本来就是小人物,哪能和院士比,扯都扯不到一块。有人和我对话我都偷着乐呢。今年是龙年,属狗的运不好,我还真不想惹事呢!不过说点自己的看法。真想寻个表情符号,连这都不会,嘿嘿。
2012-3-10 21: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59.66.57.*   | 赞 +1 [21]文克玲   2012-3-10 17:56
德国人是停掉了一座已经超期服役的核电站,但是计划在它边上修一座更大的核电站。
回复  这是事实,谢谢你的说明。
2012-3-10 18:0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81.82.73.*   | 赞 +1 [20]xindaxiang2   2012-3-10 17:55
“在世界上,真正具有核电设计,建造和各类不同设备具备供货资格的厂家都是可数的,中国有这么大的实力吗?”
我看没有。我们的内功明显不足。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啊。 我们不注重最基本的内功,只想多快好省的跑步前进。目前核电建设有点象搞高铁:好大喜功的大跃进式发展,总有一天,将一一座核反应堆的事故来惊醒有关昏噩者。到时,能不能将其拉出去毙了?
回复  所以核电不能大跃进,但是不等于不发展。
2012-3-10 18: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76.43.*   | 赞 +1 [19]张骥   2012-3-10 17:55
核电与转基因主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IP: 125.77.93.*   | 赞 +1 [18]hailang0   2012-3-10 16:36
福岛一周年与中国核电
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涂建军
上述文章值得深思: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3570#utm_campaign=1D110215&utm_source=EmailNewsletter&utm_medium=referral
回复  我阅读了这篇文章,很同意文章的分析,直接坦率,抓住了中国核电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我谈了我的观点的基础,有点含蓄,但是可以会意。中国的问题都与政治与体制有关,我希望你提到的这篇文章能被上面决策者看到,但是改变很难,我们只能要求放慢速度,再放慢中保证质量。
2012-3-10 18:4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9.146.209.*   | 赞 +1 [17]刘敏   2012-3-10 16:10
正如博主所说可靠性、系列化很关键的。
IP: 210.73.10.*   | 赞 +1 [16]陈安   2012-3-10 15:51
论战一下,论据都清楚了,就好了
俺们支持建设核电站!
IP: 123.76.43.*   | 赞 +1 [15]张骥   2012-3-10 15:10
博主回复(2012-3-10 14:45):就这样我们什么也不做,不要电了吗?科学成果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我们不排斥火电,水电也要,核电也要,更具地区的特点,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着想,充实此项工作的人员的责任就非常之大。
====================================
“科学成果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是伪结论。
因为,在我们还活着的时间里,“全世界人类”尚属于无共识的概念。
什么叫做“全世界人类”?谁是?你认为你是,我认为你是、我也是,但是他认为除他之外,谁都不是
如果“全世界人类”尚无明确所指,那何来的共享?如果“全世界人类”就是指一个人抑或一个单一的群体,共享中的共字何来?
回复  无语
2012-3-10 17:3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您不是在用着手机和电脑吗?您出行不坐飞机和汽车吗?哪怕是公交。小车不是也在借鉴国外的轿车型是吗?做生意付钱也是一种交流,共享不等于无偿。我们对世界的人是有多少全是国产的?这就是人类。
2012-3-10 18:07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76.43.*   | 赞 +1 [14]张骥   2012-3-10 15:02
能源的价格与能源的能力密度直接相关。比如燃煤的价格 VS 燃油的价格,一分钱一分货的。
    现在朗朗上口的核电优势,纯属忽悠人,把一个事情的一面展示出来,把另外一面忽略掉,用一个已经被割裂的事实来让人们认为核电的性价比很高。智慧在民间,记得原来听两个农民讨论谁的衣服好的事情,其中一个就对另一个说,你看我的比你的好吧?另一个说,价也好
    开发核技术,科学研究是一方面,人群安全是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始终为人服务的,如果抛开了人,谈科技,这就是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了。
    核技术安全不安全,大家都看着呢~~
       想想这个问题,说从天上摔下来了几架飞机,有没有从此开始所有的飞机场就停飞了,飞机工厂就停业了,制造飞机的产业工人就失业了?到目前为止,只见到因为经营不善,流动资金不足破产的……高速公路上,每年全世界那么多连环相撞,各种追尾,各种造型,为什么各种CAR及周边就没有歇着了呢?
    那为什么就两列动车撞了,而且还不是迎面相撞,不过是追尾而已,高铁什么的就都停了呢?
IP: 123.76.43.*   | 赞 +1 [13]张骥   2012-3-10 14:38
他们都用油了,我们也逐渐学会了用油,结果他们的油价没涨,我们的油价涨了;
他们又开始用铀了,我们又开始蹒跚其后学用铀,结果他们的铀价~~,我们的铀价~~~

就算安全的问题都解决了,燃料的价钱呢?
回复  就这样我们什么也不做,不要电了吗?科学成果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我们不排斥火电,水电也要,核电也要,更具地区的特点,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着想,充实此项工作的人员的责任就非常之大。
2012-3-10 14:4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02.112.174.*   | 赞 +1 [12]zuobuli   2012-3-10 14:38
理论上的万无一失是首先需要。实施运作等过程是否100%忠实于设想设计上是个问题。

老夫的当心如4楼所说。整体责任心等素质(包括施工工人)很重要。。
回复  我们的议论会更加促使干核电的人员更加谨慎小心,但不是无所作为。
2012-3-10 14:4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5.80.225.*   | 赞 +1 [11]汪楠   2012-3-10 14:09
客观,不矫情,超同意你的观点。
回复  谢谢
2012-3-10 14:3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76.43.*   | 赞 +1 [10]张骥   2012-3-10 13:59
核电优势在哪里?
回复  核电的又是在其强大的单位能量,无二氧化碳排出,属于绿色能源。
2012-3-10 14:3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02.120.62.*   | 赞 +1 [9]何士刚   2012-3-10 13:25
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需要科学的思考和论证.
回复  太对了,科学家就要择其优避其害,使核电为人类服务
2012-3-10 14:2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66.111.49.*   | 赞 +1 [8]张伟   2012-3-10 13:16
当然,不减少品种/使核电型号非系列化/质量不统一可靠性低的可能性就大.
回复  这就需要我国核电工作行业的精诚团结。
2012-3-10 14: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66.111.49.*   | 赞 +1 [7]张伟   2012-3-10 13:11
"为了建设的可靠性,国家需要减少品种,使核电型号系列化,便于统一质量。",即便减少品种/使核电型号系列化/质量统一也不等于可靠性就高吧?
回复  至少提高了可靠性
2012-3-10 14:3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127.160.*   | 赞 +1 [6]何宏   2012-3-10 12:10
一边是休核的德国、一边是继续大力继续发展核的法国,究竟谁错了?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出于不同的政治考量,便有不同的结果与答案。
IP: 218.71.239.*   | 赞 +1 [5]hnld1110   2012-3-10 11:01
先进的技术不会说是多危险的,只要遵循相应规范就好。国内很多媒体只关注事件,不思考其中究竟有多少是人的问题,而公众确实缺乏理性、科学的辨别能力。隔行如隔山,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肆意评论,最终,一片反对。
回复  科学界就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实事求是地对待我们的需求,并千方百计地保证其安全,这是科学技术人员的责任
2012-3-10 14:3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4.79.176.*   | 赞 +1 [4]niming007   2012-3-10 10:43
其实,人们最担心的是大干快上之后的病态症状。摊子铺得太快、太大,不说其它,人才培养跟得上吗?会不会导致核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呢?
回复  就这点来说,福岛对我们是件幸事,给头脑发热的人浇了一瓢冷水。
2012-3-10 10:5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118.168.*   | 赞 +1 [3]谭宝林   2012-3-10 10:35
是的,出了事故就立马把核电一棍子打死,那是缺乏基本常识的愚昧想法。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科学社会发展,我们不但要重视核电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新一代更安全的核能技术的研发。不投入,怎么可能有收益,又怎么可能发展呢?
IP: 202.108.18.*   | 赞 +1 [2]闵应骅   2012-3-10 09:01
我们的三峡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都是多少亿度,解决了%多少多少吗?
回复  您觉得仅靠这些就能满足我们的发展需求吗?
2012-3-10 10:3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4.207.192.*   | 赞 +1 [1]刘少斌   2012-3-10 08:57
这篇文章是昨天国核笔试题的答案,可惜今天才发表出来
回复  真遗憾,因为要学习扫描贴图,耽误了时间,不过,我这个退休老人,个人的体会也不定全合适,请读者原谅。
2012-3-10 10:3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1/1 | 总计:32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1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