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中国数字出版要替传统出版还三笔债

已有 3070 次阅读 2011-2-11 18:09 |个人分类:数字出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出版社, 俱乐部, 小说阅读, 贝塔斯曼, 商业机会

相比西方出版业,我国现代出版的发展并不成熟,更谈不到完善。从封建社会的文字狱禁锢,到民国时期短暂的出版自由,再经历文革前后的文化浩劫,最后是短暂的30年的商业化进程,可以说,中国传统出版产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体系与框架。虽然说,数字出版给了中国与国外出版业一个相同的起跑线,出版产业与出版文化的固有差距依然会成为将来发展的短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数字出版要替传统出版还债,或者说补课。当然,这种还债其实也是重要的商业机会。
 
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读者社群的培育。尤其在小说阅读领域,国外的读者俱乐部极为发达,是传统书业中作者、出版商、读者相互交流的主要平台。我在英国的时候,参加过几个大作家的读者会活动,其运作模式、规模、用户忠诚度不亚于流行歌星的歌友会。出版巨头贝塔斯曼其实就是依赖这一模式而建立的帝国。而国内出版社在读者服务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出版社多把边缘员工、退休职工安排管理读者服务,业务也只是邮购、退换书而已。数字时代,国内的原创小说网站,比如红袖添香,起点等建立了类似的网络读者社群,以此作为原创内容销售的渠道。不过,缺乏了传统出版商与大牌作家的参与,这些读者社群太草根了,缺乏文化底蕴与社会认可。这一领域是数字出版的一大机遇。
 
第二,书评人与书评氛围。中国出版业没有书评。任何一个看过《纽约时报》书评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宣传软文,或者你好我好的歌功颂德为主的中国书评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外壳。引导消费,评点江山的职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书是内容消费品,不读完不知好坏。所以,书评人的引导与推荐至关重要。公正、批判性的书评氛围是出版业能否真正向着有品位、有内涵、有水准的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国内书评规模很小,更重要的是,缺乏公正与批判精神。各大媒体给钱就说好,一起忽悠读者,这种氛围要不得。数字出版时代,书评领域,点评类网站大有可为。
 
第三,作家经纪人。由于中国出版业真正商业化的时间很短,而且国内出版业有一个非常恶劣的文化,那就是把作者视为弱势群体。拖欠稿费,压低报酬,雇佣枪手,是国内出版业内容制造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如此一个轻视作者劳动的产业环境中,作者都泥菩萨过河,哪里还有经纪人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中国文化缺乏原创力的一个症结所在。西方出版业的畅销书作家一般只管埋头写作,一切俗务均由经理人代办。正是在一流的经理人与经济公司的运作下,才诞生了诸如斯蒂芬金、丹布朗这样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数字出版时代,国内出版业要补上这一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412009.html

上一篇:盘点中国电子书:从阅读器到云平台
下一篇:苹果谷歌之战与数字出版
收藏 IP: 123.166.18.*| 热度|

10 王季陶 武夷山 吕新华 许培扬 王晓峰 赵大良 陈辉 itbood 侯振宇 deartrac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