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学术写作的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10-5-25 18:54 |个人分类:学术出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期刊, 专著, 学术出版, 学术写作

今天参加了一个学术写作的讨论,主要是关于期刊文章写作的。其间,人人都在谈如何让自己写的东西吸引读者,如何让自己的paper更加interesting。这也许是人文科学领域的一种写作倾向,但是自然科学的写作也同样越来越注意可读性。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本书《Communication: the Essence of Science》,不知道有没有中译本,翻译过来就是,科学的本质就是传播(或者说沟通)。换言之,科学思想与科学思想的表达同样重要,后者甚至更为重要。这种传播既有广义的出版、学术传播等,也包含狭义的学术写作,学术语言的表述。既然是传播,那么就必然有编码者与解码者,也就不然存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那么,作为编码者的确有必要把Code变得更加易懂,更加有条理,更加可读。

不过,科学不是娱乐,科学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探寻知识,而不是for fun. 同样,科学写作者的目的是完整、准确地传播知识与科研成果,而不是哗众取宠,言过其实,卖弄炫耀。毋庸置疑,流畅优秀的文笔,简练而有条理的论述,恰到好处的文献引用,还有批判性的点睛论点,等等,构成了一篇学术文章的可读性,也就是它对于读者的"interesting"。但是,所有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可以掩盖思想的苍白、研究的漏洞、或者结论的空洞吗?

我做科技图书编辑的时候,很多学术界的朋友请教学术写作的问题。对他们而言,似乎科研与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似乎,写作和发表论文是一道艰难的门槛,其中必有规则与潜规则,必有一套体系,一套范例——当然,今天多数期刊靠版面费为生,其把关人的角色形同虚设,这是题外话。换言之,就是科学家除了科研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套写作能力,来表述自己的成果。

我始终觉得,不必如此教条,也不必把学术写作神话。我个人非常反对科技论文中的八股文,套话,与模式化的东西。这些模式化的东西非但没有使文章更加”interesting", 反而扼杀了很多思想表述的个性。文化研究的人都读过阿多诺的那篇关于“culture industry"的经典论文,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被那篇文章晦涩、生僻的论述折磨过。但是,所有这些,丝毫没有降低其经典的地位,而且正是这种晦涩的风格,完美地诠释了作者对于机械化的、模式化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化商品的抨击。还有太多的学术经典,都不能说是“interesting”,但是都完美地表述了学术思想。

反观今天,很多学者在学术写作中的顾忌太多了。当然,这跟很多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审稿人的水平、见解有直接关系。我不反对,语言的文采,写作表述的技巧,但所有这些只是调味品,而不是主菜。纵观我们今天很多学术文章,尽管菜肴的原料千姿百态,调味品却都是一个味道,一种鸡精。甚至,在今天的学术写作中,正在形成一种范式,一种公式化的东西,来禁锢文章表述的创意性与个性。

学术写作要不要“interesting”?什么才是“interesting”?对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而言,什么菜肴,什么是调味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328576.html

上一篇:学者的悲哀:为经费而研究,还是为社会而研究?
下一篇:学术出版的社会技术演进(英文 e-script)
收藏 IP: .*| 热度|

5 任胜利 金小伟 虞左俊 侯振宇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