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泥沙龙笔记:从 sparse data 再论parsing乃是NLP应用的核武器

已有 7743 次阅读 2015-7-28 15:14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NLP, parsing, 信息抽取, 自然语言

白:parsing准确率,如果把所有未尽事宜都丢给语义语用,有点自说自话的味道,最终用户无感。


Wei:用户感不感没大关系,关键是它节省了语用层面的开发。

没有parsing,抽取是在表层进行,存在的困境是 sparse data 和 长尾问题。

表层的东西学不胜学,而有了 deep parsing  的支持,抽取规则可以以一当百,至少从规则量上看,这绝不是夸张。这是其一。


其二,deep parsing 使得领域移植性增强太多。

没有 parsing 抽取任务变了,一切须推到重来。

对于规则体系,有了 deep parsing,抽取任务随领域变了就不需要那么大的返工。parsing 吃掉了约 90% 的重复劳动(语言知识和结构本质上是跨领域的),返工的部分不到 10%。

parsing 意义之重大 正在于此。


对于机器学习,NLP应用的知识瓶颈在 (1)sparse data;(2) 任务变,训练库必须重新标注:前一个任务的标注对后续任务基本没有可重复使用的可能,因为标注是在语用层进行的。

如果有 parsing support,理论上讲,机器学习可以更好地克服 sparse data,但实践上,到目前为止,结合 structure features 和 keywords 在机器学习中一锅煮,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没有多少成熟的案例。我们以前尝试过这种探索,似乎parsing的参与有推进系统质量的潜力,但是还是很难缠,模型复杂了,features 混杂了,协调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事实上,规则体系做抽取,没有 parsing 差不多有寸步难行的感觉。因为人的大脑要在语言表层写规则,数量太大,写不过来。只有机器学习,才可以绕开parsing去学那数量巨大的抽取规则或模型,但前提是有海量标注的训练集。否则面对的是 sparse data 的严重困扰。


sparse data 远远不是单指表层的出现频率低的 ngrams (习惯用法、成语等)的累积,那种 sparse data 相对单纯,可以当做专家词典一样一条一条编写,愚公或可移山。如果训练数据量巨大,譬如机器翻译,那么这类 sparse data 对于机器学习也有迹可循。当然大多数场景,标注的训练集始终大不起来,这个知识瓶颈 is killing ML。


更重要的 sparse data 是由于缺乏结构造成的,这种 sparse data 没有parsing就几乎无计可施。表层的千变万化,一般遵循一个正态分布,长尾问题在结构化之前是没有办法有效捕捉的。而表层的变化被 parsing 规整了以后,表层的 sparse 现象就不再 sparse,在结构层面,sparse patterns 被 normalize 了。这是 parsing 之所以可以称为NLP应用之核武器的根本。


没有 parsing,结构性 sparse data 就玩不转。


乔姆斯基纵有一万个不是,一千个误导,但他老人家提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思想是不朽的。parsing 就是吃掉各种表层结构,生成一个逻辑化的深层结构。在这种深层结构上做抽取或其他语义语用方面的应用型工作,事半功倍。


Deep parsing consumes variations of surface patterns, that's why it is as powerful as nuclear bombs in NLP。


别说自然语言的语句的表层多样化,咱们就是看一些简单的语言子任务,譬如 data entity 的自动标注任务,就可以知道表层的 sparse data 会多么麻烦:如 “时间”的表达法,再如“邮件地址”的表达法,等等。这些可以用正则表达式 parse 涵盖的现象,如果在表层去用 ngram 学习,那个长尾问题就是灾难。


自然语言文句之需要 parsing,与标注 data entity,正则表达式优于 ngram 学习, 其道理是相通的。



【相关】

泥沙龙笔记:parsing 是引擎的核武器,再论NLP与搜索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08894.html

上一篇:科研考核的话题
下一篇:回答[自动扶梯“右立左行”道理何在?]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