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读科网上论文的一些“外行”的感想

已有 4514 次阅读 2013-8-27 14:5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科网上论文的一些“外行”的感想
作者: mirror
日期: 08/27 01:44
《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区应力分布研究》这样的文章,如果不是放在科网上的话,镜某大约永远也看不到,也就不会有下面的各类感想(牢骚?)了。由此可见科网的存在意义还是满大的。贴论文的刘老师的本意,大约也是要让“外行人”看到这样的研究论文,听到一些反馈的意见吧。镜某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意见,给出一面“镜子”来。

《机械工程学报》的说法显得很大气,英文名字里也没有Chinese的修饰词,很有些霸气。至今出了49卷了,大约是有49年的历史了。大约往后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如何提高杂志的档次和学术水平了。版面有些不好。首先是作者的所属单位的部分,一个括号要分开两行,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美。这样的事情虽小,但反映着杂志的敬业精神。其次是图不能分开隔页p150-151的图3,就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这也不合规矩。最后的作者简介(p154),也需要有些具体的信息。比如所属院校中的哪个系?所属学会的情况等,不涉及隐私,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学术界的情况。这篇论文是20130131收到初稿,20130718收到修改稿,但没有标明国际惯例的接受日期。这也是国人办杂志的不规范之处。

所谓以小见大,这样杂志中的文章的水准就可想而知了。镜某的这些感想不是说对着某个个人,而是唤起人们对国人学术界的认识和自省。看到应力分布的说法,镜某立刻就想象是个2(3)维的东西,因为都21世纪了计算机如此发达,不拿出个2(3)维的分布图都不好意思投稿吧。可惜这篇论文里没有镜某期待的分布图。文不对题的文章,镜某十分“痛恨”,曾说过是“十恶不赦”。这篇论文也是如此。《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区应力分布研究》不能算错,但是《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区应力分布计算》或者《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区应力分布的计算研究》都比单说研究强。

写文章也要过脑子,既然文章里的主题材料是金属铜和单晶硅,在议事的过程中就必须意识到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不能开篇就说“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云云的。连续介质思考的有限元法不适合纳米尺度的加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分子动力学技术却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说法也会让人不得要领。作为一个导入部分,需要对“分子动力学技术”有个简介,不能指望着人们去读参考文献才能理解。

根据镜某对这篇论文的理解,作者主张的“对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区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有些言过其实。充其量不过是几种情况下的研究,距离系统研究相差甚远。

作者论文的一个硬伤就是在谈论单晶材料时不说晶格指数。这是国人机械背景研究人员人的一个通病。如果镜某做评审的话,这一条硬伤就可以枪毙了。另外,做事不能自相矛盾。既然要计算刀屑接触区的应力分布,就不能去“假定刀具为刚性材料”。这样做假定,还算个什么劲呢?至少也要给个这样做的正当化的理由吧?比如这样简化后得到的结果可以通过某种修正达到正解五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为了缩短计算时间、为了减少刀具材料性能的影响”的提法很是不好。

3.1纳米切削过程分析一节中第一段的描述令人费解。“原子首先发生剪切变形”就算是病句,不去深究。但是“随着切削的进行,单晶铜原子以原子团的形式(被)去除,并伴随有错位产生,单晶铜工件加工表面发生弹性恢复,而在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中,出现了晶态向非晶态的相位变换(相变化),但没有错位产生,加工表面为发生弹性恢复现象”一段也是很费解。这是观察到的现象、事实呢?还是计算得到的结果?还是作者的凭空臆想呢?还是别人工作的引用呢?镜某趋向于是作者的凭空臆想。因为作者在使用术语和物理概念时错误连篇,大约根本就没有能把握事态。“研究结果表明了单晶硅切屑原子在切削距离为8~12nm过程中完成了由金刚石结构向体心四面体结构的相位变换,而这种结构的变换忽而会使单晶硅原子体积由1.838x10-2nm-3减少至1.419x10-2nm-3。”如果有些常识的话,首先不会用“物质的原子体积”的说法,即便是用了,也要考虑为什么会变?显然,这里需要的是原子密度而非原子体积研究结果表明了主体是谁呢?是作者的工作结果?是援引了参考文献[14]?

作为一个较真的概念,有错位产生发生弹性恢复是否是一对互不相容的东西呢?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反映在数字计算当中的呢?

第四的结论部分也很唐突。镜某看不出来5个结论中哪个是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数值计算,也看不出哪个结论是可信的、有实际意义的。镜某甚至怀疑,论文的作者是否到过金刚石超精密加工的现场,收集、分析过被金刚石刀具切下来的纳米切屑。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通过这样的论文,知道国内有人用一些软件可以算一些东西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0125.html

上一篇:薄冰老先生走好
下一篇:“外行”接着点评杂志和论文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6 曹聪 袁贤讯 木士春 吴吉良 吕喆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