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社媒挖掘:“剩女”问题】 精选

已有 17151 次阅读 2013-3-4 16:00 |个人分类:社媒挖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NLP, 舆论, 剩女, 社会媒体

                     

今天科网的主题有点儿出乎预料(补记:其实也不奇怪,原来三八节眼看到了,真是老糊涂了),提到外电报道中国的所谓剩女问题。于是想到做一个自动社会调查,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或启发。


我很讨厌剩女这个词,不仅仅是对大龄女青年有贬义的问题,而是汉语的造词法太过透明,造出这词对女同胞简直有侮辱之嫌。谁无姐妹,谁能保证自己的姐妹在转型期巨变的中国,就运气那么好,爱情婚姻就那么顺利。如果自己的姐妹一不留神就大龄了,非己所愿地单着,心疼还心疼不过来。看到这样扎眼的字眼,是不是恨不得去为姐妹决斗,废了这词。

然而,语言就是如此,剩女已经成为热词n多年了,它反映的社会问题是我们躲不开的。人类社会走到今天,男婚女嫁的自然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婚姻的性爱基础不变,但从物质和精神上看,都是相互越来越挑剔。可是男女性别带来的心理差异以及男女客观社会地位的差异,使得现代社会(不仅限于中国)比古代更加注重男才(财)女貌,为此才(财)男宁愿下娶,可是女性的心理及其社会压力总是不能下嫁,结果造成了高学历大龄女青年与低学历男光棍的双重挤压,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这件事的尴尬在于,剩女和剩男处于社会的两极,虽然都躁动不安,向往婚姻,却天差地别,无法成双。

我们还是看看社会媒体中的议论吧。


最突出的一点是,很多人认为剩女问题是一个伪问题。我想这不是否认社会问题的存在,而是强调此问题不是剩不剩的问题,而是具有更深更复杂的社会成因。高学历(hence 高收入者)果然与剩女紧密相连:这不但印证了我们每日所见的现实状况,而且指明了问题的主要社会原因:女方追求高学历的代价往往是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古代就没有这个问题,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般女子及其家庭对女子的教育都不很重视,社会对女子的期望也多在相夫教子、三从四德上,并不很在乎女子的才学。那样的环境下,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子一般也会早早嫁给一个人家,根本等不到大龄的那一天。如今的时代,男女平等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抱负也相应增长,于是越是聪明的女子,越不甘落后。可是,现代社会男性的择偶标准却依然停留在以前的观念上,依然是重貌(年轻水灵)重德远胜重才。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意思的是,社会媒体对于“剩女”优缺点的调查其实是针对两个不同的概念。优点方面大多说的是“剩女”本人,因为这些所谓剩女其实资质才学都很不错,除了年龄偏大相貌平平外,剩女自身集中了相当多的优点,如下所示:

可是,当调查剩女的缺点时,社会媒体的指向却有所改变,议论的对象从剩女这个群体,大体转移到了社会。无论定性为伪问题也好,还是议论造成剩女的社会因素,主要着眼点都不仅仅是这个群体本身的问题。没有时间是忙于学业和工作的剩女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实际上也是社会使然: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时间在学历和奋斗中很容易飞逝。就算忙里偷闲约会几次,恋爱几段,稍有差池,转眼30仍滞于婚姻殿堂以外自然不在少数(至于人为什么要结婚,独身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再论:其实,西方社会的剩女似乎并没有中国的婚姻压力大,因此选择独身,收养子女的大有人在)。


这次匆匆的调查,没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所反映的社会情绪,与我们平时的印象基本吻合。不过,看到这些舆情图示,还是有一种警示,感到一种沉沉的压力。问题是存在的、突出的、伤神伤心的,可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却不甚了了。似乎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医治这个现代社会的顽疾。

【数据来源】自动民调的数据来自中文世界社会媒体过往一年的档案,简体文档三亿五千万。大约有一亿论坛帖子来自百度(贴吧等),两千多万来自搜狐,两千五百万来自天涯论坛。

科网今日主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67046.html

上一篇:如今的“牛栏”是带电的
下一篇:创新和用人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23 刘洋 文双春 武夷山 吴锦宇 张南希 汪晓军 傅蕴德 叶威源 孟雪峰 占礼葵 陆俊茜 徐磊 戴德昌 陈筝 宁佳 赵凤光 陆泽橼 bridgeneer jlx1969 zfqi2009 yunmu shenlituo DickGre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