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成为很多海外华人的必看消遣节目,可以了解来自已然陌生了的祖国的社会百态,婚恋观念的演变最能反映时代意识的变迁。
选“心动”女生是《非诚勿扰》男生的第一个环节。幸运的男生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与两名“动心”女生和一名“心动”女生互动,他有权利牵手两名动心女生中任一位下场,但是如果他坚持选择那位心动女生,他很有可能被拒绝而独自离场。最理想的状况则是心动动心合一的女生,这种场景也出现过,那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皆大欢喜。
语言学上,“心动”和“动心”都是形容词,构词材料(词素)也完全相同,就是词素的排列次序不同。作为汉学家的共识,汉语的构词法(morphology)与(构)句法(syntax)相通,其主谓宾 (SVO) 基本顺序不变。所以,形容词“心动”的内部结构是主谓关系,而形容词 “动心” 的内部结构则是动宾关系。有意思的是,语法结构关系的不同并不一定意味着语义关系的不同,无论主谓还是动宾,“心” 和 “动” 在这两个词中的语义实际上是基本一致的(就是男女相见一方或双方突然来电了心颤了的那种感觉),细微区别在于“心动”也许强调的是“心”自己自然而然就“动”了(其实还是外界触发的:谁叫那女生那么迷人呢,身不由己地一见倾心),而“动心”似乎是经过一个过程“心”才被“动”的(比如看了那男生的才艺表演、现场表现和录像介绍逐渐动心了)。其实这些细微语义差别也不是绝对的,大体上是一回事,心动、动心,豆腐一碗,一碗豆腐,
这类主谓与动宾对应相同语义关系的现象,语言学有个专门术语,叫做 ergative, 其名词成分(“心”)是处于 ergative case (作格,不同于主格宾格),其动词成分(“动”)叫 ergative verb,类似的现象还有:
开门了 vs. 门开了
下雨了 vs. 雨下了
来人了 vs. 人来了
同一种语义关系的两种不同说法“心动”和“动心”变成句子中的形容词谓语以后,就有一个句法层面的主语问题:
谁 心动 了?
从语言学上,只要是人,无论红男绿女,谁都可以充当这两种说法的主语,并不改变其内涵语义:
男嘉宾(一上场就)为那位女嘉宾心动了
也可以说:
女嘉宾见男嘉宾(一上场就)心动了
女嘉宾见男嘉宾(一上场就)动心了
有意思的是,【非诚勿扰】节目在句法主语位置缺省的状态下赋予这两种说法不同的语用(pragmatic)意义:心动女生 指的是他人(男生)心动了,而动心女生则指的是本人(女生)动心了(用语言学术语说就是,名词短语 “动心女生“ 中心词 “女生” 充当其形容词修饰语 ”动心“ 的逻辑主语)。虽然语言学上,心动女生与动心女生一样都是歧义结构,都有两种可能,但是在【非诚勿扰】这个场景中,语用上的约定俗成还是把二者区别开来。观众也(下意识)欣然接受了这种硬性指派的语义解释。
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语言中很多有意思的现象。ergative 的语义在构词层面(morphological)、句法层面(syntactic)以及语用层面(pragmatic)的这些表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生活中的语言学,好玩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58033.html
上一篇:
嗅、闻、听(聴)之辨下一篇:
是“灰霾”还是“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