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施一公 ... 恐怕是没戏了

已有 12693 次阅读 2011-9-2 10:5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院士, 施一公, 清华大学, 生物物理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这样的提法恐怕是没戏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01/2011 21:34:48

因为施一公分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竞争对手应该是张明杰 44 结 构生物学。人家好歹是落在“生物学”上了,而施一公则落在了“物理学”上,虽然是“生物的”。 如果不好理解的话,不妨看看物理化学,那是一门“化学”。真不知道推荐人为什么要这样介绍施一公的专业。徐 涛 40 细胞生物物理也没戏。

把饶老师的研究介绍也放在这里:“(研究)细胞迁移的分子机理、及其在控制肿瘤转移的应用。但是饶老师恐怕没有处方权吧?因此“在控制肿瘤转移的应用”的说法就是“过界”了。研究概述:

本实验室主要兴趣在于:

1 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
2 社会行为的分子生物学。
极性是细胞的一个基本性质。神经细胞有轴突和树突,它们起不同的作用,树突一般接受信号,而轴突通常发送信号。如果没有神经细胞的极性,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就会紊乱。实验室在分子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神经细胞极性发生的机理,除了可以帮助基础理解以外,如果能知道怎样形成轴突,也许可以提示如何在损伤后帮助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调节神经细胞极性的信号转导通路。

我们通过遗传学途径研究社会行为的分子机理。主要用果蝇和鼠研究同性间争斗、异性间求偶、和亲子间抚育等行为。用可以定量的实验模型,观察行为的模式和变化。用遗传学方法,控制特定脑区神经活动,以确立脑中参与特定行为的区域。通过分析基因突变后的行为表型,找到调控行为的分子。希望理解一个行为执行需要的分子和神经通路,了解行为如何发育,行为发育的分子和细胞机理。


研究为什么老鼠怕猫的分子生物学的论文无疑可以登到自然杂志上。但是这在思路上没有什么新意。因此通过分析基因突变后的行为表型,找到调控行为的分子的研究即便是成功了、刊登在自然杂志上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拿NSC来说事儿,只可以唬唬刚出茅庐的小屁孩儿,对院士们这样的“老油条”恐怕是没有任何效果了。也就是说,单从饶毅的这些介绍,就可以在第一轮淘汰饶教授了。

选院士,也有个“战术”的问题。比如慈龙骏(女)76 荒漠化防治,在工程院合适,在科学院里恐怕就没戏了。

Quote

王 岩 49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
王松灵 48 口腔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王海燕(女)73 内科学(肾脏内科) 北京大学
朱 军 62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张 旭 49 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学军 55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陈晔光 46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哈木拉提·吾甫尔 51 民族医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徐 涛 40 细胞生物物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徐安龙 48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中山大学
郭亚军 55 肿瘤学 第二军医大学
钱 前 49 作物种质资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

高 福 49 结构免疫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学研究所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彭少麟 54 生态学 中山大学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韩家淮 51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慈龙骏(女)76 荒漠化防治、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景观生态学
黎志康 57 植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瞿 佳 55 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科学 温州医学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众议饶毅落选院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82145.html

上一篇:健康可以“定量”测试,而“好吃”就不好量化了
下一篇:回应 “求教2则 "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15 许培扬 吴飞鹏 李学宽 陈龙珠 吕喆 高建国 朱志敏 鲍得海 蔣勁松 苗元华 陈安 曹聪 zhangboshi shiqichan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