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互联网+”将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 精选

已有 6945 次阅读 2015-6-8 09:26 |个人分类: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转型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

“互联网+”,主要是指各行各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平台:即互联网背景、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创新启动力量;不仅是一种要素,更是一个生存环境;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理念;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就在新的环境生态下创造出新的生存理念。如互联网+通讯就变成了微信、QQ;互联网+零售就变成了电子商务;互联网+货币基金就成了余额宝,等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将近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近9亿。不管是哪一个数据,我们都会感觉到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在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教育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也必须把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定位在互联网上。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招生到教学过程,再到毕业都离不开互联网。

从招生方面讲,网络学历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已经逐渐趋于平衡。2008年至2013年,远程+开放大学招生数分别是:147.22万人;162.57万人;177.74万人;193.52万人;212.94万人;232.82万人;对比同期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可以看出,全国69所开放大学的招生人数和我们两千多所高校成人教育函授学校招生人数基本持平。

从顶层设计上讲,韩国宣布将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日本自1998年起,大学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取得60个学分;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曾表示,希望在未来四年内,有99%的美国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教育学习。中国在2015年4月通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正式认可MOOC成绩,并允许民办教育机构通过MOOC介入高等教育教学环节。

在教学实践方面,在线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潮流。最早引起人们注意并颠覆传统上课模式的幽灵的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网上可汗学院。2012年,美国名校推出免费公开课MOOCs,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年”。哈佛与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宣布将投入6000万美元,向全世界提供免费网络课程和有证书的“微学位”。在中国,在线教育发展同样迅猛:5+1开放大学的试点影响很大;网易公开课翻译了可汗学院大部分的重要课程,并免费提供给中国用户观看。中国大学也在积极行动: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北大与阿里合作的华文慕课运营;清华大学宣布将建立中国最大的中文MOOCs;上海交大推出“好大学在线”,打造中国顶尖“慕课”平台,等等。

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互联网+必定成为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这股在线教育发展的浪潮中,结合线上线下特点的混合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模式。受到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重视与追捧。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APP(手机)化、泛在化、混合化趋势明显。总体上看,现在各高校特别是211工程类大学的函授教育,普遍进行网络化、信息化、手机化的改造,都在发展与开发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也在积极借鉴函授教育的面授形式。将来某一天,中国学历继续教育必将统一,它将融合并替代目前自考、函授、夜大、职大、电大、远程等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形式。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也不管你是否准备好,“互联网+”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896372.html

上一篇:2015年5月高教关键词:职业教育周;基金资助新规;管办评分离
下一篇:荣誉教育,何时才能引起非211高校重视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6 彭真明 黄安年 黄永义 付小军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