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学治理模式演进关注之九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很多关心、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人都在密切关注着它的发展。我也曾以很大的热情来关注它的进展,并理性分析其现状与未来。在三年多的时间,我在科学网博客上写了多篇小文来谈论自己对它的想法与看法。如《南方科技大学“被…”的结局猜想》(2011-6-5);《喜忧参半:<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简评(2011-6-13);《南方科技大学不是香港科技大学》(2011-6-19);《朱清时校长的“四大失误”》(2011-6-22);《给南科大及朱清时校长的四条建议》(2011-6-24);《高教改革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的共同使命》(2012-5-3);《南方科大一小步,中国高等教育一大步》(2012-6-3),等等。但伴随着原深圳公安局长李铭接替朱清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我们不得不说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朱清时校长的治校理想:“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等就此停滞。看到此消息的潜意识的一句话就是:“南科一梦,清时归零”。
如果对南方科技大学五年改革来一个“回头看”,我们就会发现,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朱清时的梦想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一个不牢固基础之上的。他们进行的所有改革实际上都是一种“闯红灯”或者是“抢黄灯”行动,基本没有法律基础,只是建立在朱校长的个人权威之上的。笔者曾断言,后朱清时时代这些改革将难以为继。如其“去行政化”,在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在其主要成员由官员组成的理事会决策下,南方科技大学怎么可能“去行政化”?其“教授治校”更是成为人们讥笑的对象,因朱校长改革依靠的主要人员是其中国科技大学的“老部下”,教授们基本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甚至出现其教授顾问班底集体“反水”的情况。自主招生勉强说得过去,但也是建立在高考基础之上的。“自授学位”早已注定要失败。
为何人们看好的改革、被认为是符合世界一流大学运作规律的改革在中国却失败呢?全面模仿香港科技大学的改革在中国怎么就没有结出硕果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朱校长的举措不符合当下国情。我们知道,任何组织都不是自给自足的,它一定要依靠周围的环境与环境中的组织。只有一个组织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组织自身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组织与外部环境格格不入,就无法取得外部环境的支持,这样的组织注定要失败。南方科技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与中国当下大学的治理模式南辕北辙,从根上说就不会取得教育部和省政府的支持。虽然南方科技大学也曾取得一些教育部和省政府的“特殊照顾”,如特批为“大学”,但从根子上讲,它不符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中国大学的治理模式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被改革”只是早晚的事。如此说来,南方科技大学改革停滞是可以理解的。
改革停滞后的南方科技大学如何重生呢?我觉得南方科技大学今后的改革应该从中国大学治理模式上下功夫,认真研究中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特征,找出其优势与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南方科技大学仍可以获得重生。
具体讲来,我想首要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必须接受中国大学治理模式这一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道路,对这种模式要有基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前提,是改革的基础。我相信李铭主导下的南方科技大学会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基本信条。其次,要认真分析南方科技大学五年改革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科学探索教授治校的途径与举措。不要争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的对与错,优与劣,而是要科学、合理处理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给行政权力设置合理的边界,同时要让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形成教授安心治学的环境,形成行政权力服务学校学术事务的文化氛围。第三,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和学生,把教师当成办大学的基础,把学生当成办大学的根本,充分尊重师生的权力、权益,围绕学生成长办大学,依靠教师办大学。第四,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平台,科学的制度与机制,从而使大学形成良性循环,不受或少受上层领导变化的影响。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全盘西化”、“全面模仿”香港科技大学运行模式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停滞。而在中国大学土壤中,科学移植欧美大学办学理念中的“合理内核”,则可能使南方科技大学得到重生!希望这一试验田取得更为实在的经验与成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