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奥运精神”“世博精神”不可能被移植克隆为大学精神

已有 3490 次阅读 2010-10-22 09:22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精神, 奥运精神, 世博精神

在今年“C9联盟”的会议上,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的发言给人以信心。他指出“中国一流大学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由之路: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倡导和践行返璞归真的大学文化,才有可能展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和文化精神,才能与其声誉和社会期望相适应,并让世人受到鼓舞,感到希望,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风气,也才有可能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展现中国大学联盟的整体实力。”我认为陈骏校长的发言点中了中国大学发展的命门,找到了中国大学走向一流大学的命门把手。但对这位相信精神力量的大学校长下面的话,我则不敢茍同。陈校长认为:“如果能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精神’和‘世博会精神’迁移到‘C9联盟’文化精神的创建之中,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我不是说大学精神不重要,而是说大学精神不可能像奥运精神、世博会精神那样去建设,一句话,“奥运精神”、“世博精神”不可能被移植克隆为大学精神。

其一,内涵不同

“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1]“世博会精神”即:“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陈骏校长此处的“奥运精神”和“世博会精神”应该是北京奥运精神和上海世博会精神,是指在奥运会、残奥会和世博会的筹办和开办过程中,广大奥运、残奥、世博筹办工作者表现出来的“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3]

其二,生成时间不同

北京奥运精神和上海世博会精神均是一次事件发生、发展、完成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从建设开始到最后精神形成不超过十年。而大学精神形成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树,百年树人”。前者是一次事件精神,后者则是百年之功。普适意义上的大学精神形成时间已经超过千年,个别意义上的大学精神,也是经历了数代大学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一个建校几年的大学,是不可能枉谈大学精神的,谈了也不会取得普遍认同。

其三,建设主体不同

北京奥运精神和上海世博精神都是举全国之力在奥运建设、世博建设中所形成的精神,其形成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而大学精神的建设则是独立的大学,没有那所大学是举国之力开办的(柏林洪堡大学虽有这味道,但从人力、财力、物力、制度支撑方面看也不具备举国之力的条件)。中国大学也是如此,最多是一些重要的、重点的大学得到了更多的资助。大学建设、大学精神建设从来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全社会的投入和保障。大学精神的积聚是大学人自己的事情。

其四,建设模式不同

北京奥运精神和上海世博精神是一次事件中形成的精神,有很强的时效性,具备“轰轰烈烈”的特点。大学精神则是大学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具备“扎扎实实”的特点。大学发展必须遵循大学发展的逻辑,必须尊重学术规律,只有扎实的、长期的积聚才能形成独特的气质和价值追求。



[1]  百度百科.奥林匹克精神.http://baike.baidu.com/view/76127.htm

[2]  北京奥运精神.http://youa.baidu.com/item/41a4402058368e1324af09bb

[3]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3)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75792.html

上一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慎提“中国模式”的好
下一篇: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须知的三个维度
收藏 IP: .*| 热度|

4 孟津 王涛 李学宽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