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应该有性格 精选

已有 6514 次阅读 2010-10-13 09:31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性格, 大学个性

性格(character)这个词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提奥夫拉斯塔(Theophrastus)首先提出来的,其意思是:人的特征、标志、属性、特性等。现代心理学家对性格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性格是人格的具体表现,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此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是组成个性的重要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可以从其价值观、态度、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方面作出界定和测量。

大学作为一种学术性组织,其与其它组织的区别即是其性格。根据性格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大学性格是大学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之总和。它既指普适性意义上的大学性格,也指特殊性意义上的大学个性。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性组织,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有其固定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这反映为大学性格的普适性。作为某一具体的大学,她又是该所大学文化的积淀,是该所大学几代人的精神积累。大学凡著名大学,无不是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自成其鲜明特质的。这是一所大学的个性。作为大学其应该有其区别于其它组织的性格,作为大学的个体,她又必须有其区别于其它大学的个性。台湾原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先生把大学的性格归结为:独立、自主、自由与容忍异己。我更倾向于从以下三方面界定普适意义上的大学性格。

第一,价值取向上:求真与创新

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和宣传真理的地方,大学,比其他任何地方更需要求真,更善于教人求真。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此乃大学所应遵循的宗旨。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1]大学里“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探求真理,并且是为真理而真理。”[2]纵观世界一流大学,都把求真作为大学的生存之本、进去之道与追求卓越的关键。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 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指出:“大学之存在,是为了探究事物的本质;大学之存在,是为了发现如何区分真实与表面真实。”[3]可见,求真是大学性格应然状态下的本质表征。

 大学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性格的一种应然状态。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其自身充满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是大学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强大驱动力。大学是新思想、新理论的发源地,其探究的学问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学问,能够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思维变革的学问。大学在知识的传承和探索真理中创新知识,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拓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培养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大学,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一代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创新是大学的应有性格。

第二,思维模式上:自由与开放

张楚廷教授指出:“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不仅看它是否传递了真理,而且看它是否赋予了师生以自由,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4]自由在大学体现为学术自由、教学自由、自由教育三个层面。学术自由是学者不受外界的压制和干预,自由探索、发现、表达见解的权力,并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交流与争鸣。学术自由是大学性格的灵魂,是知识进步、探索真理的保障。教学自由指的是教的自由与学的自由,教的自由是教师有权选择教生什么、如何教、何时何地教;学的自由是学生有权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与何时学;自由教育是遵循人自由自觉的本性,以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大学的自由性格全体现在上述活动之中,每一项自由的发挥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开放性就是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开放性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师生的开放性,教学的国际化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性格的开放精神。开放性是指大学拥有一个对社会完全开放的体系。从外部方面来讲,大学对世界的开放与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开放、合作及服务;从内部机制来讲,要改变过去封闭办学的模式,面向世界、面向社会,让教育资源与社会相互融入。

第三,行为方式上:服务与责任

大学是一个用自己独特方式服务社会和大众的机构。当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步入大众化、普及化以后,大学愈来愈脱离过去那种超然于社会之外的“初始”状态,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把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理念。“大学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的东西,而是社会组织之内的东西。……它不是与世界隔绝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尽可能不屈服于某种压力和影响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时代的表现,并对当时和将来都产生影响。”[5]

大学作为知识的发源地是无法摆脱它的服务职能的,否则将会失去人民的支持,甚至导致学问无人问津的危险。就连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都将自己的校训定为“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路径是多样化的,它可以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也可以通过创新知识、科技改造、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为社会服务。

大学在履行社会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大学首先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大学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向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的人才是大学首要职责。其次,大学负有科学发展的责任。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府,更是创新知识、发展科学的园地。不断把新的教育观、发展观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中来,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最后,大学担负着引领社会的责任。大学对于社会巨大的牵引力和影响力是其他社会群体或组织难以比拟的。大学不仅在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时坚持自己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而且自觉地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来引领社会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向,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倡导者。

我的研究生韩冰对此文亦有贡献。



[1]  []卡尔·雅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念[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9.

[2]  同上,p20

[3]  []科林•卢卡斯.21世纪大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3750.

[4]  张楚廷. 教育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53.

[5]  Alan B. Cobba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Methuen&Co Ltd1975235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72784.html

上一篇:带着思想去旅行——读《经济成长时代日本人怎样游世界》有感
下一篇:对“教育部明年专项招五千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思考与建议
收藏 IP: .*| 热度|

19 王铮 刘全慧 孙学军 王涛 于锋 胡新根 杨立泉 吉宗祥 苏红 吴锦宇 韩银环 齐霁 丛远新 姜咏江 王永林 张骥 刘庆丰 吴旭干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