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重视“生校关系”的大学有几多?

已有 4472 次阅读 2010-9-20 09:30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校友, 生校关系, 大学社会资本

大学的中心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层次和水平。而人才质量又直接来源于大学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善程度。由此推之,大学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善程度也就决定了大学的层次和办学水平。但时下的中国大学中有多少学校重视生校关系呢?为何他们不重视生校关系呢?

一、人才质量决定大学的层次与水平

大学的最大财富是培养出的各类合格人才。这些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成为母校的校友,由于这些校友与母校的天然联系,使这些校友成为学校的最主要的资源,最主要的社会资本,成为大学联系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

1、校友的贡献、成绩,不仅是母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母校声誉的重要来源之一。哈佛大学因为培养了7位美国总统、4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而决定着美国的政治走向和经济命脉。北京大学因为培养了一批中国近现代的风流人才而成为中国的一流学府。

2、校友是联系大学与社会的桥梁,是大学重要的社会资本。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大学的重要信息资源。校友在工作中,有很问题需要母校的支持,有些校友成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会加强学校的联系。校友对科研项目的转化、产学研相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都会提供很好的参谋和直接的支持。

3、校友以资金、智力、技术等回报学校,是大学重要的捐赠资源之一。按照国外大学评估指标体系,校友对母校的年度捐赠是评价一所大学声誉的指标之一。在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一般占到5%的份额,该指标可以间接的度量校友对母校的满意程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友捐赠一般占到本校所获总捐赠额的50%

二、大学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们平时过多地强调了大学的校长、大学教师的作用;强调了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地位,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人才质量的指标:生校关系,即大学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包括在校期间的关系和离校后的关系。

1、在校期间的关系

在校期间大学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标量着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也丈量着一个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好的大学,总是把学生放在突出的位置,用自己的身心关心、关怀着每一个学子的成长。这不仅体现在教学中,也体现在科研和管理中。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以生为本,按学生个性化需要加以教学,能够在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如果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这个大学一定会办出水平,办出层次。终归,毕业后的学生最为惦念的大学的教师。在科研中,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把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在课堂上,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那么学生一定会很早地接触了科研,也较早地接受了学术的熏陶。在管理中,如果我们多为学生着想,尽显以生为本的理念,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多让学生加强自我的管理,能够让学生在有关学生事务的决策中有自己的话语权,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念自己的大学,认同自己的大学,同一性自己的大学。

而在这三个方面,我们做得太少太少了!教学上,教师越来越远离学生,大班上课,完课走人,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没有了。教师不认识学生,如何让学生爱教师?!当我们大学在教师节议论学生如何如何时,我们是否也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为学生做了什么?!科研上,我们只让学生充当免费的打工者,跑腿人,学生在科研中没有得到基本的学术训练,甚至看到的是学术不端,如何能让学生对教师肃然起敬?!管理上,我们把学生当成管理的对象,动辄处理、处分,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没有任何主动性可言。他们不知学校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学校与自己有什么血肉联系,对自己的事务也没有发言权,如此这般如何让学生爱我们的学校?!

2、离校后的关系

大学生毕业后就成为大学的校友,成为学校的社会资本,成为学校的关系网络。那些与学校有“感情”的校友就会关注自己的大学、自己的教师、自己的领导。而大部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基本记不起大学的领导是谁,大学最可爱的教师是谁,大学除了给我文凭之外,还给了我什么。如此这般,学生就会评价自己对学校的感情。这种评价直接决定了以后是否“认同”自己的母校。当张磊把大量钞票捐给耶鲁大学时,实际上张磊在提醒我们如何办大学,如何让学生成为大学的主人,最起码让大学生成为大学中一个最受人关爱的群体!

三、关系大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几个指标

生校关系决定着大学的层次和办学水平。那么生校关系的良善程度如何衡量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层次和办学水平:

1、师生交流的时间: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受以下三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个体先天因素;二是学生个体自身因素;三是学生个体与院校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三要素中,第一条虽然重要,但很难改变,后两者则由于可干预性和可改变性,成为学校教育评价发现和诊断问题、进而改革学校教育过程的重点。[1]200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完成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相比较》,报告显示,清华大学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差距之一是生师互动。生师交流越多,越有益于大学与大学生之间关系良善。

2、大学生在教师科研中的角色:是参与者还是跑腿者、免费打工者直接决定生校关系的良善程度。

3、大学生在大学事务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学校是否把大学中发生的事情向学生进行告知,或者说大学生对学校事务有没有畅通的了解渠道,大学生对事关自己的事务有没有话语权,甚至决定权,决定着生校关系良善的程度。

如果以上指标来考量中国大学,恐怕我们大学的生校关系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真希望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一下,大学发展的经验表明,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生校关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反省!



[1]  史静寰. 关注学习过程 研究学习性投入[N].中国教育报.2009-11-2410.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64802.html

上一篇:清华大学如此国际化是否理性?
下一篇:深圳大学与临沂师院的“去行政化”议论
收藏 IP: .*| 热度|

8 罗帆 曹聪 逄焕东 吉宗祥 耿文叶 唐常杰 齐霁 zhangli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