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我们已经和正在丢失的大学“遗传基因” 精选

已有 8658 次阅读 2010-9-3 10:10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异化, 遗传基因, 中世纪大学

剑桥大学原副校长阿什比(Eric Ashby)曾说过 “大学是继承西方文化的机构。它像动物和植物一样地向前进化。所以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1]即是遗传的产物,当有遗传基因。那么大学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呢?我想要了解大学的遗传基因,我们就应该重新识读一下大学的诞生。从发生学的角度讲,那些使“大学”被称之为“大学”的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的遗传基因。这样分析下来,我们竟然惊人地发现,我们已经和正在丢失着一些大学的遗传基因。

人们一般把中世纪大学看做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对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房龙(Hengdrik Van Loon)在其《人类的故事》一书中用十分通俗的语言作了介绍:在世纪情况可不同,一个智者自言自语道,“我发现了一个真理,我必须把我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只要能找到几个人听他说话,他就开始宣扬自己的智慧,就好像当代的街头演说家一样。假如他能说会道,那才难们就会驻足倾听。如果他讲话干巴巴,听众就耸耸肩,接着赶路。慢慢地,一些年轻人开始定期来听这位大量的智慧之语。他们还着记录本,一小瓶墨水,一支鹅毛笔,把听起来重要的东西记下来。有一天,下雨了,师生就撤到一间闲置的地下室里,或者退到‘教授’的房间里。大师坐在椅子上,年轻人则席地而坐。这就是大学的起源,“大学”在中世纪的时候是教师和学生的社团。“教师”就是一切,至于他在什么地方,则毫不紧要。”[2]

雅克•勒戈夫的研究表明,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发的”大学:巴黎大学和波洛尼亚大学便是典型的案例。2、迁徙中诞生的大学:巴黎大学和波洛尼亚大学的例证显示,“分裂”是年轻大学同地方政权斗争的一个基本武器。在英国,剑桥大学诞生于1208年牛津的分裂(官方承认只在1218年)。3、“创建”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最初首先接受了确定其章程及特许权的谕旨或建校宪章。第一所是由腓特烈二世于1224年建立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另一个是罗马的图卢兹大学。最后的例证是西班牙的大学。[3]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大学这所以为大学的”内在规定性,也就是本文所说的遗传基因。它们是:教授的中心地位;师生的绝对权力(或说大学自治);育人学院;学术自由;亲密师生关系。

一、中国大学丢失了教授的中心位置,教授越来越边缘化。

大学的诞生于有学识、有智慧的教授,而大学的建筑物则出现在14世纪。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中世纪大学管理模式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波伦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大学”。这类大学由学生出任校长、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等,均由学生决定。这类大学的管理模式已经基本淡出历史。另一种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先生大学”,这类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制定教学、确定和管理学生、举行考试、授予学位等。这两类学校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反对外界干涉学校的生活,极力维护自己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一旦遭到某种干涉和控制,学生行会以举校迁移捍卫自己的权力,教师行会则以停止工作(包括已在教会或国家其他部门担任职务的该校毕业生同时停止工作)来表示反抗。[4]无论是“学生大学”还是“先生大学”,都充分说明了中世纪大学拥有自治的权利。师生在大学办学中具有绝对权力,教授在大学中处于办学的中心地位。“大学”在中世纪的时候是教师和学生的社团。“教师”就是一切,至于他在什么地方,则毫不紧要。”[5]而今中国大学中,最无权力的往往是师生了。一个大学教授抵不上一个大学权力部门的科长。很多当下中国的大学教授没有自己的工作间、办公室,他们教育学生、指导研究生甚至都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在办学中,中国大学行政权力是绝对的权力,学术权力也基本由“带长”的教授所把持,普通大学教授对大学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二、中国大学丢失了“学院”的育人功能,学院成为大学教学科研的工具。

巴黎大学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之一,它的法定成立年份为1200年。巴黎大学最为重要的遗产或说大学遗传基因是学院。学院在当时的巴黎大学只是学生住宿的地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学院里。学院有指导教师,相当于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当时的学院相当于中国的书院。师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里互相学习、相互感染、彼此交流,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思想。

当下中国的部分大学也在尝试实施“书院式”教育。但对大部分大学来讲,中国大学的学院育人功能在弱化,管理功能在强化,大学正在逐步成为教学科研的载体和工具。

三、中国大学丢失了学术自由,师生正在成为学术研究的工具。

中世纪的教师,比人们想像的更开放、更自由。在法律、医学、语法和数学领域,他们能自由地进行教学与争论。即使在神学和哲学这两个“敏感地带”,很多人也并未觉得被束缚了手脚。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延续着学术传承的活力。中世纪大学值得荣耀之处在于“学问的神圣化”。有人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现代精神的摇篮”。有人说“中世纪的大学最为宝贵的遗产是学术自由”。英国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科班(ABCobban)把学术自由当成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贵的特征之一。

当下中国大学中的学术越来越不自由了,中国大学的科研越来越被政府的“基金项目”、“规划项目”等所指引,人们进行科研工作更多地是为了“价值”,失去了人们对科研的“兴趣”。而科研发展规律表明,只有从个人兴趣出发的研究才是持续的研究,也才是出成果的研究。

四、中国大学丢失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逐渐淡化。

中国素有“天、地、君、亲、师”的称谓;从中世纪大学诞生来看,中世纪大学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师坐在椅子上,年轻人则席地”,学生围在教师周围,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而今的中国大学却没有了这份亲密。教师上课主要是ppt展示,讲完走人。学生主要是记笔记,记完应付完考试就算完事。课下,教师找不到学生,也不愿找学生,认为这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学生找不到教师,也不想麻烦教师,认为耽误教师撑钱的机会。现在,在中国大学里很难找到30人以下的教室,更没有专门的本科生研究室。清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项目组,在比较清华大学与世界上一流大学的差距时,得出一个基本的差距是我国大学师生交流少,这个差距还很大。这可能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1]  阿什比著,滕大春等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2]  []房龙.刘子缘等译.人类的故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98-99.

[3]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商务印书馆,1996.62.

[4]  侯耀先.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21

[5]  []房龙.刘子缘等译.人类的故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98-9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58848.html

上一篇:“开放大学”成功的条件
下一篇:中国大学已经和正在异化的“内在发展逻辑”
收藏 IP: .*| 热度|

29 李侠 武夷山 刘全慧 刘建彬 章成志 艾云灿 阎建民 梁进 葛肖虹 王涛 曹聪 梁建华 杨秀海 杨海涛 唐小卿 吕喆 毕重增 金小伟 吴宝俊 耿文叶 侯成亚 许培扬 李永丹 曾庆平 齐霁 张少雄 李毅伟 林涛 孔玲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