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2009年中国大学“十大热点事实”追忆

已有 4909 次阅读 2009-12-31 16:16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09年, 大学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过去的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有那些新鲜事,中国大学有那些热点问题和事件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写下中国大学“十大热点事实”,十件事实不分先后。
1、人才培养职能被考量
大学的核心职能是培养人才,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也必须围绕或者服务于大学的核心职能。可是近年来,大学人才培养职能逐步被弱化和边缘化。2009年钱学森的离去,使“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让钱学森先生一直忧思的问题,成为“钱学森之问”,时代之问。为求解“钱学森之问”,教育部要实施“珠峰计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11所大学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开始试验,力争培养出“大师级”人才。同时各个大学的精英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同样在2009年,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数量在加大、“90后”的孩子大批量进入大学、杨元元之死带来的人才培养问题等也时时在提醒大学的责任边界在那里。所有这一切都将给大学一个提醒: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应该如何干?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中国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学生服务中心,学生以后可以少跑腿快办事了,或许是学生事务走向大学中心的一个信号。
2、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有关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民间甚至搞出一个民间的“高考改革方案”。当然今年的高考造假事件:“罗彩霞事件”、“重庆状元加分造假事件”、“浙江航模加分事件”等,再一次将现行高考制度的漏洞置于聚光灯下。自2003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重点大学进行自主选拔录取(即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到2009年自主招生学校已达80所。10月份,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按笔画为序)等5所著名高校决定,在2010年“五校联合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中开展合作,为考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地选拔优秀人才。武汉大学则在其最新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规定,高一、高二可报考自主招生,并对参试考生中特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两年的录取资格。与此同时,今年全国10个省份开始课改后的“新”高考,“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这些省份的新高考模式。当然,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在招生中“高分退档”,虽被称为“破冰之举”,但也广惹争议。而北京大学在11月份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无疑把此推向高潮。
3、学术腐败招诟病
自2月浙江大学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以来,09年的学术腐败案例一例强似一例。4月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湛匀,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阶段性成果存在抄袭;6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以其为第一署名人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7月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其博士论文被认定抄袭成立且性质较为严重;11月西安交通大学束鹏程、李连生被把造假;而2009年岁末,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涉嫌伪造数据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的70篇论文被一次性撤销,可谓是本年度的最后一次“平地惊雷”。而对待学术腐败,教育部提出了“零容忍”,并成立了“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在今年的中科院增选中,至少有三起院士候选人涉嫌舞弊事件而失去资格。包括浙江大学的叶志镇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守亭等。
4、大学行政化被批判
在9月份,为教育界所认可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被遴选为南方科技大学新校长。他的诤言:高等学校是育人机构、学术机构,学术机构的本质应该是崇尚真理,即“谁有真理谁就有发言权”。但是我们现在一些高校管理行政化了,行政化就是“谁的权力大,谁就有发言权”,甚至是“权力通吃”。当官之后教授职称就容易得到,得到教授职称后项目和经费也容易得到,项目和经费得到后,成果奖也就容易到手了。在权力本位的引导下,大学里的人把精力放在追求权力和官位级别上去了,很少有人能长时间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搞学术研究。这些大学“崇尚真理”的精神被淡化了。本来学术优秀的人才能评上教授,而现在高校有一些管理人员,不论有没有学术成果,都理所当然地当上了教授。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大学行政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可以想像的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发展会给中国大学留下很多宝贵的创新财富。与此相连,深圳大学在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通过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其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去行政化,张扬教授学术权力。而岁末澳门大学在珠江横琴的奠基,似乎也要给中国的大学如何“去行政化”提供一个现成的范式。
5、成立学部成新宠
学部是一个外来语,在其本来意义上,它就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二级“学院”。但是,中国大学却对它赋予了新的概念、新的理念、新的追求。200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拉开了全国高校学部制改革的帷幕。据笔者的不完成统计,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等先后实施了学部制改革。在中国当下实施学部的大学中,学部建设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追求是:充分实施学科综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去行政化,实施“教授治校”(虽然各校提的是“教授治学”,但我认为还是教授治校更合适。教授治学是教授的常态,何须去实施?而只有教授治校,才能体现教授对学术权力的行使。);平衡大学的学术与行政权力,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学术机构负责人通过竞争产生,没有行政级别。
我不知今天中国大学的“学部”是一种“理性的神话”还是使命的诉求?但愿学部不要成为一个新的官僚阶层,祝愿学部一路走好!终归一路张扬的武汉大学的“政学分权”、“大部制”改革已经搁浅。
6、申博事件惹争议
2009年2月,徐州师范大学申请博士点失利,10年来,该校已经3次申请博士点,也已3次败北。当时得知申博失利的消息,该校“申博团”成员有人掩面而泣,该校教授委员会47名成员联名呼吁全体教授停课示威,抗议评审结果不公。3月27日,陕西的西北政法大学在申博中落败。与徐师不同,西北政法大学于4月20日正式向陕西省政府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请求对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确定的第11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重新评审。不管其背后的因素,两校的申博失败,都开辟了新中国大学史上的两个第一:第一个罢学罢教事件,第一个“高校告官”事件。这两件事件会给中国大学的发展留下思考的东西:大学是政府办,还是自主办学。
7、大学二次扩张潜风险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进一步深化。但在危机中给大学放出了一丝机遇:国家放宽了银行贷款,部分高校趁机获得贷款,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中国的大学似乎永远重视的是规模、是面子。大学越来越像政府:从外在形象,还是内在运作上都越来越像,但就是越来越不像大学。大学二次扩张,给大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套上了锁链。背付数十亿债务来发展大学自身的例子恐怕只在中国才能找到。
8、高教强国建设引入日程
中国一直有一个建立高教强国的梦。从“211工程”到“985工程”,中国的大学在努力地成长。为此,教育部发布公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为契机,为中国教育勾画未来,为改革发展确定方向。而2009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会则首次对中国建设高教强国进行了理论探讨。这一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九所高校建立的互认本科学分的“常春藤联盟”,将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合力。按照九校共同签订的《协议书》,它们将在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摸索创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不仅如此,中国的“C9还将加强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等国际著名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
9、高校评估出现新导向
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第一轮结束后,有关评估的话题一直是中国大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教育部更是多次对今后评估进行“吹风”:从年初时提出高校评估拟引入社会评价,到新任教育部袁部长提出“加大就业状况在高校评估项目中的权重”的表态,到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报告,都在为今后的大学评估进行试探性表态。不管怎么样,评估是大学办学质量的一个保障性措施。中国大学何时不再把评估工作“神话”,而把它常态化,将是中国大学成熟的一个标志。
10、提倡以创业促进就业
在金融危机的喧嚣中,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的公民。2009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江西、云南、福建、新疆、青海和西藏23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共同组织编写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手册,下发至全国每所普通高校。各高校也是把大学生就业当成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时间“鼓励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大学生被就业”丑闻、“学士后”制度的出台、13万大学生入伍、村官扩编等举措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样,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现实,还是决定了大学生必须从“精英”转变为“普遍劳动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282964.html

上一篇:政府官员大学兼职不利于大学的科学发展
下一篇:2010年对中国大学的三大期盼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4 吕铭 朱教君 苗元华 李东晓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