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文峰 专注于根瘤菌的研究

博文

根瘤菌的一个新种——“墨西哥剑菌”(Ensifer mexicanus)

已有 6697 次阅读 2007-10-11 18:05 |个人分类:根瘤菌分类

最近墨西哥的学者在国际上发表了一个根瘤菌新种——“墨西哥剑菌”(Ensifer mexicanus)。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特,原因在于它的属名是Ensifer,中文译为剑菌属。原来大家不用这个属名,而用Sino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

这个"墨西哥剑菌”是从墨西哥的金合欢属内的一种豆科植物(Acacia angustissima)中分离出来的。

与该菌的有关信息如下:

1)这种豆科植物Acacia angustissima分布在美洲的Chiapas, Morelos, Mexico这几个地方的热带雨林中。

2)用ssbnolR专一性探针杂交发现它属于Ensifer

3) 用五个染色体上的基因(gyrA, nolR, recA, rpoB, rrs)对该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与非洲的Ensifer terangae关系接近。

4)DNA杂交及表型分析Ensifer mexicanusEnsifer terangae属于不同的种。

5)nifH基因分析表明这种菌的nifH不与Ensifer terangaenifH一样,而与美洲的豆科植物中分离的属于Ensifer属的菌的nifH基因相似。

6)模式菌株有:ITTG R7 (CFN ER1001, HAMBI 2910, CIP 109033, ATCC BAA-1312, DSM 18446)

对该种的评价:

1)确定此种主要靠的是基因型特征(genotypic traits)。这是一种根瘤菌分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2)根瘤的采集包括野外采集根瘤,以及用豆科植物种子从土壤内捕捉两种方法,然后从根瘤内分离根瘤菌。对分离的菌再进行回接验证。对于野外不易采根瘤的可用土壤捕捉法。

3)只做了7株菌。和我们平时做上百株菌相比,简直太少了!!!

4)用ERIC法进行基因组指纹图谱比较分析,对指纹图谱一样的菌不再做进一步基因分析,而只对指纹图谱不一样的菌,然后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以排除是一个克隆。这个对我们来说,要注意借鉴,因为如果菌太多的话,无疑增加了工作量。

5)用P-32对模式菌株ITTG R7进行标记,然后用它作为探针与其它的菌进行膜杂交。这种方法与我们的液相色谱变性速率法不一样。

6)对5个基因进行的扩增和测序,这5个基因见上。比我们新增了gyrA, nolRrpoB,ssb四个基因。但这5个基因均与以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一致。因此从构建发育树的角度看没任何意义。只是新种与已知种的基因的相似性低于96.8%。这个值可能是判断一个新是不是新种的界定值。

7)除了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用NJ法构建外,其余均用ML法构建。这是这篇论文的特点。但这些基因相对较小,用ML法构建的话,运行速度快一些。

8)做了MLEE,这种方法也只在这个实验室能做成功。其它实验室不值得借鉴。

9)做了质粒分析及nifH的杂交。

10)作者建议仍保留中华根瘤菌属,而不将中华根瘤菌属并及剑菌属,让中华根瘤菌属和剑菌属同进存在。因为它们的系统发育距离还是很远的。这是陈文新院士一直提倡的。但因为没有根瘤菌与土壤杆菌分类分委员会的首肯,因此国内外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期盼着Sinorhizobium恢复“名誉”的那一天。

全文在这里下载: Ensifer mexicanus sp. nov.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3-8774.html

上一篇:微生物网络百科(MicrobeWiki)
下一篇:不同遗传背景的根瘤菌之间共生基因能横向转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