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是寒暑假),“拖延症”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暑期已过三分之一,不知道大家的学术任务是否按期完成了,反正我自己是还没完成。以下列出了学术研究中拖延症的一些表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供参考。欢迎大家补充,批评和指正。
表现:万事开头难,无限期推迟手头的研究任务,迟迟无法开始工作
策略:有时候是由于任务太大或太难,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有时候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这需要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并明确大目标和小目标;有时还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以便能够逐步实现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
表现:工作缺乏条理和组织,出现了拖延的现象
策略:有时候看上去每天都在工作,但成效比较低。这时候可能需要做个任务清单,制定要紧事项计划表或整个计划的蓝图,以使工作有条理和组织。
表现:经常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误入歧途”
策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了学生阶段,学术研究工作很难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时候可能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工作环境,并尽量避免分心。
表现:学术研究倦怠期,缺乏动力和激情
策略:这和“懒”有一定区别(懂的都懂)。这时候需要自我和解和调节,找到让自己兴奋和充满激情的“关键研究任务”。此外,也可以尝试与他人合作(访学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者寻找能够激发你兴趣的研究方向。
表现: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比较常见于职业生涯早期或者是被迫进入学术界的人员
策略:制定规律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和计划,并尽量遵守。学会自我约束,避免过度放纵自己的时间。
表现:逃避任务,拖延时间(遇到难度大的研究任务时)
策略:这时候需要进行任务分解,让每个小任务变得简单、可操作,以缓解压力。此外,还可以跳出学术研究,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自己有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再攻克难关。
表现:熬夜,睡眠不足引起的拖延
策略:很少有没熬过夜的科研人员,适当熬夜有时不可避免,但是长期熬夜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为了保持充分的睡眠,避免在睡前玩手机、看视频,以改善睡眠习惯。
表现:缺乏时间管理技能而导致的拖延
策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同时处理不同任务;也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技能,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来避免由于缺乏时间管理技能而导致的拖延。
......
总的来说,克服拖延症的关键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制定计划、保持组织能力、集中注意力、保持激情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克服拖延症,提高学术研究效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