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及空泡动力学(cavitation a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pflyzhang 张宇宁的空化和空泡动力学博客 (Blog of Yuning Zhang for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博文

本科生时间管理(48):常见问题及解答之应对迷茫 精选

已有 7637 次阅读 2020-7-20 08:00 |个人分类:时间管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生, 时间管理, 素质教育

 

 

本科生时间管理(48):常见问题及解答之应对迷茫

 

张宇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本期主题:本科生的迷茫感

主题解读:调研发现,部分的本科生对未来有着较强的迷茫感,甚至学业较为优异的同学也是如此。存在这种状态的本科生,一方面对于未来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内心压力的聚集,另一方面对平时之事总是提不起兴致,缺乏做事的兴趣和动力。这种状态的危害是巨大的,需要引起同学们及家长老师们的高度重视。本期,围绕本科生的迷茫问题,笔者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迷茫的本质、形成原因以及对策。

 

常见问题1:高中的时候,虽然也经常会感到迷茫,但因为要参加高考,每天的学习还是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可是,上了大学之后,迷茫感则更为强烈了,而且逐渐地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对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请问,本科生这种较为迷茫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笔者解答:首先,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种迷茫感对本科生的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危害。迷茫可能会导致本科生的时间利用效率低,宝贵的时间并没有用来增长个人的能力和阅历,而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导致上述本科生的能力有限,缺少核心竞争力。因为做事总是迷迷茫茫、犹犹豫豫,部分本科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拖延症,无法保证学习工作所需要的精力。因此,同学们要对这种迷茫的状态高度地警惕和重视,争取尽快从其中走出来,充满朝气地做人做事。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导致迷茫的原因。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启发学生思考,并且通过思考带动成长。长期缺少对各类事情的深层次思考可能是导致本科生上了大学以后迷茫感增加的一个原因。这些思考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厘清内心的秩序,并逐步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不断地累积、放大。例如,宏观上讲,本科生对于个人的兴趣、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等重要事宜需要在平时便不断地将其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当前的状态,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微观上讲,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本科生也应该全面地思考一下,包括该事情的潜在意义、执行路线、所需时间、可能的投入和产出等等。总之,思考可以锻炼本科生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逐步地克服迷茫。

最后,迷茫虽然未必短期内便可以消除,但本科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做事积累成就感,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充实(详见:本科生时间管理(4):成就感培养)。如果感觉部分的问题实在是超出个人的认知水平之外而无从下手,本科生不妨尝试先将这些议题放下,集中精力做眼前及近期能力可及之事,通过做事积累经验、开阔眼界等等,这也许是一个对于大部分本科生都适用的保持自己内心秩序的办法。

 

常见问题2:应对迷茫,有什么比较立竿见影的对策?

 

笔者解答:应对迷茫,笔者有几个如下的小建议。

第一,多阅读。多花一些时间阅读有深度的书籍,包括科学、技术类的图书等等以及各类较有思想性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本科生会较为显著地开阔眼界,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和认识人生和求学的意义和价值。举个例子,在上大学时,达尔文也一直很迷茫,整日酗酒、赛马,典型的纨绔子弟,家里人对他很不满。后来,上了一个知名教授主讲的地质课程后,达尔文对地质逐渐感兴趣。结课后,利用暑假的空余时间,达尔文还跟随该教授去威尔士一起做野外地质考察。后续,他作为博物学家随船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环球旅行,可谓非常艰苦。但是,他很快乐,每天努力采集标本、做记录、写日记和报告,乐此不疲。一般而言,本科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能会有所启发,对迷茫不再过于担忧,果断地行动起来并积极思考。

第二,培养习惯和秩序(详见:本科生时间管理(20):习惯力量)。先把平时的小事做好,养成好习惯,规范做事的秩序。这个并不需要围绕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可以做,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时时刻刻都可以培养和积累。不要小看这些习惯和秩序的力量,真正做起事情来还得靠这些细微之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最后,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未来的事暂且未知,一下子看透人生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自然也是遥望。大部分本科生都是如此,很多名人也是如此,不必对此过于恐惧。不如,先做好眼前的事,专注于克服自己其实已经看得见的缺点和问题,不妨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常见问题3:克服迷茫方面,有什么比较正面的例子可以供本科生学习和仿效?

 

笔者解答:这里,笔者讲一个前苏联科学家的真实故事,详见格拉宁写的《奇特的一生》一书。柳比歇夫是一个前苏联的科学家,他在年轻的时候便树立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尤其是昆虫分类学的研究等等。从26岁起,柳比歇夫根据自己长期的积累创立了一套时间管理方法,每天精确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充分地了解一天可用的时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边界。这样的习惯坚持了56年,直至他去世。正是这种坚持,他一生著述丰硕,发表了70余部著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862-1242735.html

上一篇:本科生科研指南(53):帕斯卡的压强公式及科学的可证伪性
下一篇:本科生科研指南(54):气体定律之赫尔蒙特的气体发现
收藏 IP: 111.207.1.*| 热度|

4 黄永义 王安良 李学宽 李心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