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疑问:“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出处是黄河、乌江、横祸,亦或其他?

已有 8889 次阅读 2016-8-22 18:19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与"跳进黄河——洗不清"想到了黄河的美好与丑陋,顺便想到“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是体现了黄河的美好抑或丑陋呢?从字面上体会,也许是歌颂美好,但也不排除“不见棺材不掉泪”之意。

附1:http://baike.so.com/doc/2193116-2320493.html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

附2:http://www.kanunu8.com/files/old/2011/2143/51306.html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三万金借公敲诈 五十两买折弹参

   单太爷听了,想了一回,说道:“堂翁现在意下如何?”周老爷道:“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横竖我们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

附3:http://wenwen.sogou.com/z/q187121890.htm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之「黄河」仍「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现则,被用来比喻不远目的不罢休。

「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避开贬谪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与此语相近的俗语有「不到乌江不死心」则取自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之典。

附4: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11/49769.html

                                 为什么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长江心不死”呢?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便兴起于黄河流域,之后的许多氏族都于此繁衍延续,而中华文化也赖此得以承载传递,所以黄河在古人及今人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语中有大量与黄河有关的俗语,如“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九曲黄河心较险”“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甚至黄河水的清浊都关系着天下的兴衰,所以古人说“黄河清,圣人出”。

  “不到黄河心不死”常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比喻不到绝路不肯死心。这个俗语的来历据梁启超先生考证,应与古诗《公无渡河》有关。传说古时有个白发狂夫执意渡河,不顾妻子的劝止,最终溺水而亡。于是有人感叹此事,作诗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代常把黄河简称为河,古人便认为这里的河亦指黄河,于是便隐括这首古诗的意旨提炼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后来还有人依此创作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借以解释这句话的来历。自此之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动,广泛流传。

附5: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722a040100ns7y.html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 (2006-11-11 11:08:34)

   昨晚去黄河夜游,突然想知道为什么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一说,google一下,得到如下结果,与大家共享:

   黄河之于中国人,真是一条又爱又恨的大河,人们在河岸两旁讨生活,同时也让河水试练极限,人是否真的胜得了天,看看那些居住于河岸的子民们,不得不说为了生存,绝地逢生是常有的事,有句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正可用来比喻居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绝望不死心。只是,为什么不说「长江」而非要「黄河」不可呢?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之「黄河」仍「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现则,被用来比喻不远目的不罢休。  

   「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避开贬谪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与此语相近的俗语有「不到乌江不死心」则取自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之典。

   关于上述原载,请参见: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814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997996.html

上一篇:读《把学位论文转化成可发表的期刊文章》有感:有无限制性条件?
下一篇: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释作“黄河多泥沙”似错误,“水量大“才对
收藏 IP: 112.80.94.*|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