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精神与人文理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danouc 现代人类学-复旦大学

博文

文面独龙族的基因密码 精选

已有 9670 次阅读 2012-10-19 17:11 |个人分类:学术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因, 密码, 独龙族

 
披发文面,刀耕火种,武侠小说般的神秘,靛青蝴蝶的飘逸,伴随着荆刺敲破少女白皙面庞时的一丝惊恐,这是我之前对独龙族的全部印象。

独龙族,仅7000余人,全部聚居于独龙江流域河谷地带,独龙江峡谷位于横断山西部的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山高在4000--5000m,冬季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之时可达半年之久不通人烟。在元代的文献中已有独龙族的记载,当时称“撬”,清代称“俅”,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云南景颇语、西藏察隅僜人语言相近,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说独龙族,不可不提文面。每年的冬天,家里有十二三岁女娃子的父母们会早早撕下打扁树的皮,放在锅里干馏成烟,凝结在悬于上方的另一口锅底上,刮下这层烟灰,调上水搅成染料。再选出钢笔粗细的荆棘枝条,去叶,仅留下一根硬刺。请来经验丰富的文面老太,女娃子躺下,老太先在其脸上先画出图案,然后一手拿荆棘枝,一手拿小木棍,用木棍轻轻敲击荆棘枝,刺破女娃的皮肉,随后把用锅灰调制的染料涂入伤口,反复揉擦刺文,让其渗入皮下。选择冬天,是因为天太冷,刺的时候并不很疼,但涂上染料后的脸会肿得很大,需要一周左右才会消退。脱痂之后,面部呈现的就是永远擦洗不去的黑色和靛青色斑痕所形成的蝴蝶纹样。据说,上世纪40年代,政府部门曾出面禁止文面,否则严惩,但独龙人仍恪守这条规矩,甚至在60年代初,文面还风行。文面有着最美丽的传说:独龙人认为亡魂最终将变成大而好看的各色蝴蝶,只有文面的人死后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认,独龙人就是把灵魂寄予蝴蝶身上,不惜痛苦,将蝴蝶文于脸上终生相伴直至灵魂的尽头。又有传说独龙族的先辈并没有文面的习俗,只因为解放前察瓦龙西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经常到独龙江掳掠人口当奴隶。姑娘到了嫁人的年龄,为了逃避为奴的悲惨命运,才不得已忍痛文面毁容。我难以想象女孩子们文面之时该是如何地痛苦和无奈。

文面的独龙族从哪里来?有学者考证说独龙族源于古代的氐羌人,后来演变为乌蛮分支的路蛮。近年来,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数据也为独龙族由来揭开了些端倪:独龙族头顶面观中头型稍圆,前面观中而宽,面窄长,眼裂中等偏窄,低鼻,鼻狭长,薄唇,无蒙古褶居多,身高普遍较矮,独龙族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一般体质特征。但人群的体质特征,既受到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与其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肤色以及身材大小和体型,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造成的自然选择的影响。独龙族藏于深山,条件艰苦,生活困难,或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体质特征。

文献考证和体质特征研究或有异议,那么DNA上独龙族讲述着怎样的故事呢?15个常染色体常用微卫星位点显示独龙族与汉、回、藏、维吾尔、白、阿昌等民族均有显著性差异,揭示独龙族在其起源、迁徙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保持着与其他民族相对独立的隔绝状态。父系相传的Y染色体在独龙族里的结果更是惊人,全部为汉藏族群的代表类型O3,且几乎一半是汉人高频类型,一半是藏缅代表类型,父系这边告诉我们独龙族源出汉藏无疑,可提供信息就此终止,略显单薄。

不同族群交流融合时,经常会出现性别偏向性,史前族群的大部分父系遗传结构经常被晚近时期强势民族的父系特征标记所掩盖。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求助于母系,母系遗传结构则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上不同的移民层次,对于追寻远古族群的迁徙历史来说是非常理想和有效的工具。母系的线粒体DNA类型在独龙族中有如下几类:40%的A类型,26.7%的D类型,13.3的R9a类型,10%的G类型,以及零星的M*和N*这些古老类群。线粒体A类型广泛分布在东亚、北亚,甚至于北极地区,A的一些支系如也伴随着一些北亚和乌拉尔族群的西迁一直分布到中亚、东欧和北欧部分地区。A类型大约在3-4万年前开始出现并扩张开来,A类型的最初分化地点可能就在两广一带。N9a类型则可能从越南北部起源,然后主体向北进入中国境内。也有资料分析说,湖北、湖南可能是A和N9a扩张之后再分化的最重要地区,这些地区是古代苗蛮民族的势力范围。此外A和N9a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等地也比较常见,这些地区也均有苗瑶族群分布,A和N9a在后来的发展中很可能成为苗瑶族群的母系遗传成分之一。在线粒体频率主成分图中,独龙族也与藏、湖南汉族、湖南白族、湖南土家族聚类,或也印证了上述说法的可信之处。N9a或还和寿命长短相关,我们研究长寿人群时曾发现线粒体是N9类型的人普遍短寿,因为线粒体是能量工厂,与寿命相关也不奇怪,
上帝是公平的,N9a的人却对2型糖尿病有着天生的抵抗力。至于独龙族母系出现的D和G,这两类在亚洲扩散的很早,现集中出现在欧亚大陆北部,D类型的年龄估算在三万五至三万七千年前,可能源自东南亚,但在北亚、美洲土著中很高频出现,比如蒙古语族的墓葬尸骨里线粒体DNA就是D型的比例很高,以至于在粗略分析时,我们常把其定义为北方类型。也就是说独龙族的母系可能是南北大跨度混合的而形成的。

故事就到这里吧,更多的结论我也难以给出,进一步的研究或可辨析更清楚。

                                                                             王传超,写于2012年10月19日凌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453-624300.html

上一篇:DNA揭秘喜马拉雅山区的僜人
下一篇:传承吴瑞精神 提携青年才俊-2012年吴瑞奖颁发
收藏 IP: 211.95.61.*| 热度|

4 李璐 叶威源 crossludo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