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07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eam0711

博文

面点统一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精选

已有 6721 次阅读 2022-6-14 09:4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越来越感觉,很多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后,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思虑再三,觉得原因是面点的不统一。这里的“面”是指专业,“点”是指具体的课程。

    很多大学生在开启大学学习生活之后,会面临一种困惑,知道自己身在什么专业,修什么专业,即知道自己是为了哪个“面”而学习。然而,对于具体课程的认识却相当模糊,有些学生可能知道这门课在讲什么,但是不知道学这门课对所修专业具有什么支撑作用,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即对“点”缺乏认识,对“点”与“面”的相关性缺乏认识。当学习缺乏目的性时,很多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因而,我觉得面点的不统一是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不知所措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应主动加强对本专业的认识,在学习具体课程时,应主动探寻该课程与所学专业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任课老师而言,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应注意课程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在侧重点方面有异,同时加强学生在课程与专业之间相关性(联系性)方面的引导,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对于学校而言,应为老师和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专业,认识课程与专业之间的相关性,让老师(特别是在外院上课的老师)对授课专业要有基本的认识,同时加强不同学院老师之间的交流。

    不止本科生面临困惑,研究生也是。本科生是知“面”不知“点”,进而导致面点不统一。对于研究生而言恰恰相反,现在的教育模式是让研究生知“点”而不知“面”,特别是理科生。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很熟,但很少有学生去思考,所研究内容与所在专业有什么关系?自己的研究内容是不是在推动专业的发展?现在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细,很多学生的研究生涯都集中在研究领域的一点,甚至一小点,结果便是逐渐脱离研究的初心。就像一个人,如果低着头走路,眼界就会很小,人就很容易迷路,相反,抬头走路,找到参照物,跟随参照物,才能一直沿正确的方向走。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西多·拉比(Isidor I. Rabi)说:“你之所以想做实验是因为你的哲学使你想要知道答案。生命太短,不能因为别人说一件事很重要就去做。这样也太辛苦了。你必须自己去感觉事情……”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都不是拉比,他们一辈子都在做别人说是很重要的事。

    科学家应该是追求自然界真实性质的人,是处理未知事物的人,而不是利用已知的技术和原理处理已知的事物。现在大部分的“科学家”其实只是技师,他们的视野比较狭窄,对新事物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把鼻子埋在一棵树的树皮上,所以很难跟他们讨论森林。(《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认为,一群专家在一个狭窄的领域所取得的孤立的知识,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当他与其他所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并且有助于整个综合知识体系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时,它才真正具有价值。我认为科学是我们致力于回答一个包容了所有其他问题的重大哲学问题,即我们是谁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要敏锐地注意到,你的特殊专业在人类生活的悲喜剧的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要联系生活,不仅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而且要联系生活的理想背景,这一点通常显得更为重要。同时,还要使自己紧跟时代。如果你不能最终告诉别人你一直在做什么,那么,你的研究也就一文不值。

    针对研究生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对于研究生而言,应对本专业有较强的认识,应主动探寻所研究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导师而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在所研究内容与相关专业之间相关性(联系性)方面的引导,告知学生所研究内容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提高学生研究兴趣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推动专业进步的责任心;对于学校而言,应为老师和学生创造机会,增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9210-1342912.html

上一篇:肠道微生物是人体感知环境的信息桥梁
下一篇:创造力什么时候丢的?
收藏 IP: 112.51.0.*| 热度|

13 王茂清 曹俊兴 郁志勇 冯大诚 周健 黄永义 王涛 王安良 褚海亮 方光武 关勇军 郭文炎 王福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