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8)2018年的相关补充资料(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已有 4467 次阅读 2019-4-20 12:53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国, 狂犬275046

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Rabies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2017

(8)2018年的相关补充资料

20181月至10月期间,美国共报告了两个人类狂犬病病例

第一个病例涉及一名6男孩。20171228,他曾蝙蝠咬伤的右手伤口部位开始发麻。咬伤发生在他出现症状之前大约2周。在需要住院和插管抢救之前,他的病情迅速发展,包括肌肉痉挛和共济失调。由CDC检测的样品证实感染了与巴西犬吻蝠(Tadarida brasilieie相关的狂犬病毒。他于2018114去世,尽管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了积极的实验性治疗,包括强化的催眠治疗。

第二个病例涉及一名69特拉华州女性居民,她于2018720接受了医疗护理,有5天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病史。她的病情迅速恶化,包括需要插管的精神状态改变,她被转移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可作重症处置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提交给CDC的样品确认狂犬病的诊断之前,她接受了血浆交换疗法的尝试性治疗。她于2018823去世,CDC的尸检样本检测发现了一种与美国东部的浣熊相关的狂犬病毒。没有确认特定的动物暴露,但患者住在特拉华州的一个农村地区,在那里发现有野生浣熊生活在她的住房周围。 

2017年开始,WHO(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审查和更新有关全球人类狂犬病预防的建议。 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预防(PEP)方案作了若干改变,包括减少疫苗接种的次数和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 新的建议还包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给药方案的改变,将重点放在确保伤口渗透所需的剂量。在美国已成立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工作组,以便更新美国的人类狂犬病预防建议。该工作组正在评估WHO新的指南,同时全面审查现有的能支持指南改变的证据。

2018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更新了“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确认直接快速免疫组化试验广谱丽沙病毒(lys-savirus,狂犬病毒的同义词)逆转录酶PCR检测作为狂犬病诊断试验参考标准,扩大了现有的狂犬病诊断工具。实时逆转录酶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减少狂犬病检测得不到明确结果的可能。最近开发的广谱丽沙病毒逆转录酶PCR检测LN34)是唯一公布的基于TaqMan探针 PCR的测定法,符合广谱丽沙病毒PCR测定标准,能够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所有已知的狂犬病毒。已经在多个国内和国际实验室验证过程中评估了LN34 PCR测定。目前,CDC和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会正致力于制定基于多种狂犬病测定的诊断测试指南,并支持采用LN34 PCR测定作为主要或验证性狂犬病诊断测定法。

参考文献:

Rabies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2017

原载:J Am Vet Med Assoc 2018; 2531555-1568

原文全文链接:https://avmajournals.avma.org/doi/full/10.2460/javma.253.12.1555 

原文全文下载Rabies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2017 (1).pdf


 

《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全文共分8个小节,以下是这8个小节的标题和链接:

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1)摘要 

 (2)美国狂犬病流行的历史和现状(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3)美国2017年野生动物狂犬病病例报告和分析(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4)美国2017年家养动物和人狂犬病病例报告和分析(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5)美国控制狂犬病的措施(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6)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7)关于美国2017年狂犬病监测结果的讨论(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8)2018年的相关补充资料(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174485.html

上一篇:(7)关于美国2017年狂犬病监测结果的讨论(美国2017年的狂犬病监测)
下一篇:被忽视的世界纪录:居然有人接种狂犬病疫苗2千多支!
收藏 IP: 107.200.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