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h

博文

恒星的发光与引力塌陷

已有 2924 次阅读 2020-10-23 11: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宇宙中恒星的发光机理的认识可能发生错误!

   恒星(包括太阳)的发光机理是早在1920年由英国天文学家阿瑟·艾丁顿基于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1861年对太阳表面的氢原子光谱事实而提出的,即:太阳为总体由氢原子组成且由中心发生氢核聚变而提供发光能量。这一推测性观点至今主流学派仍在沿用。但如今看来这个推测说服力不足,因为如此以来,大量的发光恒星的存在就成为了偶发事件,与周围小质量行星和大量的宇宙尘埃在组成上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宇宙间天体的演化理论相脱节,极为不合理。

   依据新的理论,我们认为宇间天体(包括尘埃)在组成上期初没有太大差别,恒星是因为其质量大而成为相对运动的中心,因为其强大的质量使其内核在强大压力下导致了引力塌陷释放能量。引力塌陷可分两个层次:一是产生核聚变,原子向着能量更低总体积更小的铁原子方向发展;二是产生中子化聚变反应,原子将被压缩成中子。

   作为行星的地球其内核也在发生着大量的第一层次的引力塌陷和少量的第二层次的中子化聚变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富余中子的同位素原子,这是地球有内部高温熔岩和岩石放射性的原因(也是陨石基本无放射性的原因)。如果地球未来在尚未被捕获之前能从环境中获得有足物源成长为更大质量天体,她也终将发光。

   作为恒星的太阳由于质量足够大,其内核主要发生第二层次的中子化聚变反应,其能量来源于引力塌陷所提供的反应所需的额余垒势能。其发光强度取决于所捕获吞噬的物源速度。当周围环境物源被吞噬殆尽,光强也将随之暗淡乃至熄灭,但无论如何其质量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外溢到表层或中层的中子将衰变为氢原子,导致恒星表面的富氢化组成。有足够物源的恒星发光寿命长,其内核将向着中子星方向发展。而中子星将会向着黑洞方向发展,黑洞向着宇宙奇点方向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6994-1255465.html

上一篇:宇宙在高维空间下得到统一
下一篇:黑洞与宇宙奇点大爆炸物理机制
收藏 IP: 103.43.1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