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N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tificNK

博文

一本“江苏大学”的出版物,见证了近代中国第一座民众教育馆的风雨沧桑 精选

已有 4953 次阅读 2021-4-12 08:57 |个人分类:藏品探究:“科学之都”南京系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本“江苏大学”的出版物

见证了近代中国第一座民众教育馆的风雨沧桑

顾 金 亮

 

“江苏大学”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办学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校名,也是两校最不受待见的曾用校名。但就文献收藏而言,由于历史上的“江苏大学”仅存续了3个月,因此冠有“江苏大学”字样的民国文献格外稀见,本人收藏的江苏大学通俗教育馆印行的《中国农人地位与农业改良》(卢印泉著)就弥足珍贵。该书既是1928年江苏大学短暂办学历史的注脚,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第一座民众教育馆——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的风雨沧桑。

通俗教育的兴起与民国对国家建设的认识密切相关。1912年,民国肇基,帝制结束,国家由封建王朝过渡到民主共和体制。在上层建筑已经建构的情况下,“共和国家其人民权利既平等矣,则不可不亟谋教育之普及”,使国民能够有意识地维护和建设国家;否则,若 “知识、能力缺乏”之民众任之以建设事业,则陷入“操刀伤手”“踰墙折足”的困境。因此,实现建设现代民主国家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养成多数有常识之国民”。限于当时民众的接受水平,造就有常识之国民必须“以普通而浅显之知识灌输”为手段,使之日趋文明。中华民国建立不久,当局就将“开通民智,改良风俗”的想法付诸实施,在教育部设立社会教育司,其第三科专责通俗教育;江苏省最早着手兴办通俗教育,委派同盟会会员、省府第三科科长卢殿虎(后曾任安徽、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等职),着手组织筹建江苏省通俗教育馆。

    1915年,近代中国第一座民众教育馆奠基南京韬园旧址

1915年8月,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在南京城东南的半边街(今公园路)韬园旧址正式创建,首任馆长为濮祁。这是近代中国设立最早、影响颇大的通俗教育机构。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地随后纷纷竞相效仿,开办起类似的民众教育馆机构。

南京韬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韬园,原为清末蔡和甫(曾任上海海关道宪,一度为驻日本大使)的私园。1909年,蔡和甫辟此休养生息之处,意为“韬光养晦”,后因他亏欠公款,韬园被官方没收。《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中记载了韬园的繁盛,文称:园中栽种了各种奇花异草,花开时争奇斗艳,林荫幽静处有西式小楼,正屋后有桃园,数千株桃树开花灿烂如锦。园内设有供亲朋游乐的剧场、花厅及下棋、读书、饮酒、赏雪的诸多小屋。徐寿卿编《新南京志》云:“综观是园,后枕钟山,前临青溪,桃柳千行,楼台五色,真足以翘楚一时”,“秦淮风景,于此最胜”。韬园不仅景色绝佳,而且还是南京最早放映电影之处。著名文人卢冀野先生,就曾在《冶城话旧》中描述了他幼年时随其曾祖父在韬园观看电影的美好记忆。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何海鸣在南京举兵讨袁,掀起“南京第三次独立”,未几,被袁世凯的爪牙张勋镇压,南京城惨遭张勋所部的焚淫掳劫,驻防城与韬园在这场浩劫中惨遭焚毁。

初创时的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占地面积约20余亩,在建设过程中,有关当局除了对韬园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外,还分阶段地增建了一些新的设施,包括办公室、电影院、讲演厅、茶社及动物园等。另于1930年在馆舍北侧购得民有土地10余亩,用于辟建网球场和菜圃等。

  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成立初期,内部设有“博物、图书、音乐、体育、讲演”诸部,包括通俗讲演所、公共图书馆和体育场等设施,组建有江苏省讲演团,开展全省巡回普及教育。图书部所藏古籍原先均来自江南图书局,新的书籍报刊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1916年该馆还增设学校成绩展览室,我国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的比赛成绩就选存于该馆。后来由于该馆所辖体育场另立为江苏省立南京公共体育场,便取消了馆内的体育部设置。

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甫问世即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据江苏第四师范小学1918年编印的《南京游览指南》记载,当时人们入馆参观,只需花费“铜圆乙枚”购票即可。徐寿卿在1922年出版的《金陵杂志续编》中亦述:该馆西临金陵城东的杨吴城壕(史上亦名“青溪”),“树木亭台,颇为雅致”;馆内陈列物品琳琅满目,“足以感发人心之思”。举办的一些动植物标本解剖展示,诸如“杨梅结毒形状,惟妙惟肖”;馆旁还设有音乐部,定期进行演出,“笙歌管笛,无一不备”。由此,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以初步改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7年李纯被任命为江苏督军,遂在原韬园基础上重建公园,并以自己的字“秀山”命名。当年过复成桥,即见公园牌楼上李纯手书的“秀山公园”四个大字。秀山公园的面积比韬园有所扩大,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仍嵌于园中。1927年,秀山公园更名为南京第一公园。

  

南京第一公园正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7年后,受大学区制等原因的影响几易其名

受北伐军兴的影响,1927年前后国民党领导的北伐军一度在南京地区与军阀孙传芳的部队发生战事。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馆舍随即沦为兵营,一时四周荆棘满目,馆务工作被迫终止。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苏省教育厅在1927年7月遂聘请著名教育家刘季洪为新任馆长,“整理修葺,渐复原状”,各项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江苏实行大学区制,由大学区统管全省的文化和教育,该馆的名称和隶属关系也发生过几次较大变化。1927年7月,该馆先是改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通俗教育馆,馆内同仁重新编订各项规程,出版发行民众教育刊物,努力承担自身使命。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4月5日起只称“江苏大学”,该馆遂更名为江苏大学通俗教育馆;5月,江苏大学又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该馆也随之改名为中央大学区立通俗教育馆。随着大学区制的消亡,1929年10月,该馆复更名为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1930年8月改称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时任馆长刘季洪后来因为要前往美国留学,江苏省政府又委派该馆秘书、科学部主任刘云谷,代理负责该馆的馆务工作。

 

  

  江苏大学通俗教育馆印行的《中国农人地位与农业改良》(顾金亮藏)

致力于公众教育,社会效果彰显

在迁都重庆之前,国民政府相继颁布了不少相关法规制度,整合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积极实施社会教育活动,希望通过由教育改造来达到社会改造的基本目的。南京民众教育馆还对原有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内的一些设施进行了增建,包括办公室、电影院、讲演厅、茶社及动物园等。功能也日臻完善,内部设有“编辑委员会、总务部、艺术部、图书部、科学部、教学部、实验区办事处”等组织机构,举办民众学校或训练班、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等。该馆大礼堂是我国话剧运动的策源地与活动地,1929年田汉曾两次率“南国社”在此公演;1929年成立有“民众剧社”,1933年又重新成立“大众剧社”。南京民众教育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多途径地开展民众的文化普及工作,举办卫生、健康、休闲、家事教育以及生计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先后编辑出版了《民众教育季刊》《民众教育周刊》以及相关丛书;通过设立大中桥教育实验区,不断推广已有经验,开展识字扫盲、宣传培训,产生了比较积极的社会效果。

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开馆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新都名胜录》《江苏教育概况》等典籍记述:当时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中,“陈列世界新发明之科学教育名品,品目繁多,分组陈列,任民众参观参考”。该馆因为地处南京第一公园,内部曾设有植物园、养蜂园,还饲养兔子等经济动物,供人们观察了解和掌握培育养育技能;还开展“理化研究、蔬菜种植试验”等活动,以增进民众的科学素养。该馆的阅览室、游艺室颇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民众前来读书、看报、弈棋,学习演奏技艺,藉以丰富自身素质,改善不良习惯,陶冶个人情操。

  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的养蜂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据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概述》《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等文献记载:当时该馆占地面积已达30余亩,计有大小房屋54间。馆舍不仅包括办公室、剧场(讲演厅)、教室、科学陈列室、艺术陈列室、书刊阅览室、藏书库,甚至还有民众茶社、摄影社、消费社和诊病所等。馆内图书部典藏的图书达5116种23690册、中文杂志382种5447册、报纸128种、县志57种,还配置了两辆流动汽车图书室,方便街头巷尾的市民阅读。该馆还保存有艺术陈列品1200余件、工艺织锦及杂品250种、科学标本421件、农副产品43件、实物模型147件、仪器143件、器械(具)1349件、乐器202件、儿童玩具160件等。可见,南京民众教育馆在当时就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内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员、编辑、书记、相关门类指导员、图书管理员、会计及其领导达30余人。当时享誉金陵的戏曲名流甘贡三、周麟甫,还曾分别担任该馆的昆曲指导和京曲指导,而国立艺专的教授王子云,则被聘为驻法国的通讯员。

  1937年底,声誉日隆之时毁灭于侵华日军战火

  1932年3月伊始,朱坚白正式接任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馆长一职。他与该馆同仁在金陵南郊西善桥一带,设立村民教育实验区,致力于将公众教育由都市城区推广到整个乡村,进行乡村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造,着手改善广大农村教育落后和人员素质低下的面貌。1933年,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再将金陵城东南一带设定为基本施教区。为了促进少年儿童一代的健康成长,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除了开展相关的普及教育外,还举办过儿童健康比赛。1936年5月10日,就有一个名叫“夏宁”的当地儿童,经过层层评比遴选最终荣膺“南京小孩”的称号。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我国东北大片土地相继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广大民众深受奴役压迫之苦。民族危亡时刻,东北义勇军揭竿而起,以血肉之躯与强敌展开了殊死拼搏。南京民众教育馆适时组织相关的文艺演出等活动,积极声援东北同胞抗日,不断唤起广大民众的思想觉醒。1933年4月下旬,该馆征集到戴季陶、徐悲鸿、陈树人、张书旂、胡小石、潘玉良等社会名流的字画作品200余幅,通过公开展览售券抽签的方式,用募集到的资金接济这些将士忠勇抗日,社会反响颇大。

  为了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当时社会还积极倡导使用国货运动。1936年1月24日,国货样品展览会就在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举行,吸引了许多民众与客商前来参观、洽谈业务,这在社会上的反响同样不俗。1937年底,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昔日繁华的金陵城惨遭浩劫,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的馆舍基本被毁,“碎瓦断砖,触目皆是”,馆藏物品荡然无存。1939年,日军为扩建明故宫机场,将南京第一公园占用,坐落其中的这座近代中国最早的民众通俗教育机构从此就在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6802-1281533.html

上一篇:顾毓琇祖母秦太夫人墓志铭拓片
下一篇:富彦斌硕士论文
收藏 IP: 122.96.140.*| 热度|

16 郑永军 汪育才 李宏翰 王安良 黄永义 武夷山 杨正瓴 陈昌春 冯大诚 康建 白龙亮 姚伟 王勇 赵凤光 史晓雷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